如何在初中英语课中渗透自能学习培养机制

2015-08-15 00:55孙宜娟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师生机制

孙宜娟

(江苏省泗洪县峰山中学宿迁市223900)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英语教学,但教学低效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英语学习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自能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对英语产生兴趣。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渗透自能学习培养机制: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自能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而自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求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的英语阅读交流与英语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首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趣味性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将静态的单词语法转变为动态的图片视频,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和新闻热点,穿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学生挑选一些适合他们欣赏和观看的英文歌曲和电影,以此为载体,向学生讲授一些基本句型和表达方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加强听力,积累课外知识,包括英语习语俗语等内容。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英语教材选题广泛,涉猎内容丰富,因此,教师设疑时要注意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亲切,熟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师生互动可以说是自能学习机制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信息反馈与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师生互动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渗透自能学习机制,首先,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从课堂的“master”(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auxiliary”(辅助者)。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教学中的激励者和辅助者。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尊重学生并信任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轻易打断,要善于倾听,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可以给予“Excellent!Good job!Great!”之类的肯定,对回答错误或紧张的学生不能一味批评,要给予“you can doit better.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一类的鼓励。只有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肯定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背诵竞赛、表演竞赛等形式,在丰富课堂设计,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自身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自能学习培养机制就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这也是教育民主化的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学生设置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无疑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上得到锻炼,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使“英语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真正做到民主的教学,并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具体来说,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可以将题目设为两个部分,包括侧重于基础练习的必做题和侧重于综合运用的选做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做可以使英语课堂更加有序,同时也使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自能学习培养机制是十分可行的,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众多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最佳工作方式,作为优化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自能学习培养机制不仅能够为英语课堂增添魅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李丽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术研究》,2011(06)

[2]韩建林,洪丽蓉.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9(01)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师生机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麻辣师生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