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练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19 03:36张苏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冬景全班诗句

一、“学讲练”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学讲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有效,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实效性。

二、例谈“学讲练”模式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一)单元整合课

比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总结——探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有教师设计如下。

自主先学环节:(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1、学生通读本专题李白的四首诗,标出每首诗中设置的主要意象,分析运用的手法,蕴含的情感,结合积累的李白的其他诗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2、读“补充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交流展示环节:小组交流,整合完善,做好记录,班内展示。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诗,从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等角度解读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第一小组代表登台为全班同学讲解——“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 迷人的仙境,皎洁的月亮,萧萧的战马,奔腾的黄河。学生能结合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分析透彻到位。

第二组代表登台展示本组学习成果——“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并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修辞效果。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第四小组展示:

(1)从时代背景分析,盛唐思想解放、激扬向上的时代氛围是李白诗风形成的土壤。

(2)结合龚自珍的评论“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道、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析李白的思想对其诗风形成的影响。

(3)从诗人读书、游历的经历解读其诗风形成的原因。

探究质疑环节——作品与争鸣

有人评价《将进酒》:豪放是外壳,愤激是内核。有人评价《月下独酌》: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此,有人说其实李白并非真豪放,有人说李白是真正的豪放飘逸,你怎么看?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后,自由发言。

练的环节——我的思考

请以“我眼中的李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李白的感情和认识。

(二)散文新授课

在“讲练教”模式下,我是这样设计《江南的冬景》教学环节的。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理散文思路。

问题一:文中哪些段落描写江南的冬景?问题二: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江南的冬景的总体特点。问题三:请为展现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命名,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教师以第五节为例,学生再为2、7、8、9段拟名。

第二环节:重点品读,赏江南冬景。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8两段中所赏句子,各小组派一代表PK、打分。然后每位学生将自己对所爱句子的赏析写在纸上,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这些赏析中或指明手法或结合景物色彩抓意象特点,或分析意境作用及手法表达效果。

(三)加试名著课

名著加试题一般考察学生是否阅读和理解是否到位。学生公认《飞鸟集》魅力无穷,语言清新优美,思想深邃。但是诗歌太多,有些读不懂,所以有学生就不愿多读了。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做了这样的设计与安排。

第一环节:知其人——东方诗哲。

学生了解诗人及诗作。

第二环节:诵其诗——清新隽永。

课前让学生边看诗歌边听录音,将325首小诗浏览一遍,顺手用不同的标志画出自己或体会深刻或有疑惑的诗句。然后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朗读展示这一环节中来。我把诗歌内容分成自然、真理、爱情、女性、人生、世界六大主题,每小组一个。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主题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小组再按不同的方式朗诵所选诗句。时间大约两分钟。他们在练习朗诵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单独朗诵和齐读相结合,男生和女生朗读相结合。从课堂配乐朗诵氛围看,效果显著,外校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俨然是一场全班的诗歌朗诵会,班里人人都是自然的歌者。

第三环节:品其思——蕴含哲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人生体验,任选一句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在全班鉴赏。为了便于他们好讲,课前他们将这些诗句写在黑板上。果然,每组代表分析极精彩,从中发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体会深刻,讲解动情,令听课老师佩服。

总之,通过近两年的”学讲练”模式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参与小组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能在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交流,弥补自身思维的缺陷,提升了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

张苏州,教师,现居江苏新沂。

猜你喜欢
冬景全班诗句
《太湖冬景》
东北冬景
原因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全班都“疯”了
巧用诗句育新人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