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2015-08-20 12:55董静郑立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虚拟环境实验

董静+郑立红

摘 要 分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旨在更好地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实验;虚拟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007-02

1 前言

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支柱之一,细胞生物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框架具有奠基石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及科学研究做了充足的准备。除此之外,细胞生物学的显著特征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因此必须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以此作为学生拓展其动手能力的出发点[1]。近年来,随着该课程在我国高校的不断实施,学生逐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整体而言,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我国多数高校在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主客观因素限制,直接导致部分院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性不高等弊端出现,如只能进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显微测量、染色体制备、细胞化学、细胞分裂等研究。

除此之外,多数高校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还较为滞后,甚至停留在建国初期的水平。如在进行“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这一专题实验时,多数高校还局限于介绍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于部分特殊用途的显微镜只能依靠教师纯理论的语言描述,学生只能通过想象进行知识的融合,例如,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学生仅仅拥有过去旧有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这样很容易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分离的状况。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死板,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实验教学模式即在实验课之前,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在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实验仪器或实验设备前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并在课后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2]。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多数学生迅速输送知识,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被大大削弱,会更多地依赖教师的语言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且不利于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即使学生在了解原代培养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各种培养液的制备及原代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其次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们完成以下任务:一是采用绘图的方式表示所观察到的细胞,这样可以有效检查并巩固新知识;二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学生写出细胞原代培养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及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利于知识的拓展。

3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策略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是经过实践及时间验证的成熟科学实验,如细胞凋亡的诱导和观察,无论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还是抗肿瘤药物的试验,均已证明这一现象可以被应用于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凋亡的诱导和凋亡的现象,进而有目的地学习细胞培养、爬片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电泳等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增强其对科学实验系统性、严谨性的认识。

如在进行“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大小的测量”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即在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认识红细胞及各种白细胞的典型形态,最后学会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接着应该介绍实验原理及实验材料,一般实验材料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载玻片、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等。最后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内容,即学习血涂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对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及染色的观察与鉴别,除此之外,还应该掌握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包括目镜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利用多媒体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一新观念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应用。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其可以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即利用3D数字化系统、多传感交互技术、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的科学可视化技术,其能够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3]。在细胞生物学课堂中,虚拟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实验效果,这便很好地克服了某些较为复杂、花费较大、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传统局限性,例如膜片钳技术等。

另外,如果实验素材与内容的技术手段较为新颖,实验难度较大等,教师可以首先将其制作成视频、图片、音频等,再以课件的形式转变为永久保存的电子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与手段更加丰富化,而且还能通过多媒体方式实现实验课教学的共享,逐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教学体系应该更加开放,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与创造性异常活跃的关键时期,其理论知识的储备为这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真正使其不断充实并发展的环节则是实践操作过程。只有在实验中学会仔细观察各种微小的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在实践中适当考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对于细胞膜通透性这类的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并进行实验,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5]。

如在进行“细胞膜的渗透”这一实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渗透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教师可以选择鸡血细胞悬液进行制备,学生可以观察1份鸡血加10份0.17 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明红色液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即为稀释的鸡血;接着向一支试管中加入10 mL蒸馏水和1 mL稀释的鸡血,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最后进行鸡红细胞的渗透性观察。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而且还能鼓励其自发性探索,逐渐培养其自我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4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即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组织形式较为死板,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次提出了改革的相关设想,即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教学体系应该更加开放,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做一总结,目的在于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炜.从世界一流大学教学方法看医学教学改革[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2]蒲淑萍,段昌柱,彭惠民.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改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2).

[3]闫小美,杨恬,杨进.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S1).

[4]张放鸣.创设以实验技能为主体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改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S1).

[5]王韵.编写多媒体教材剧本,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编写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剧本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S1).

猜你喜欢
细胞生物学虚拟环境实验
虚拟环境中空间压缩问题的影响与改善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做个怪怪长实验
虚拟环境下大数据智能并行聚类方法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