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研究

2015-08-25 11:34曹晓蕾张远鹏张莉
群众 2015年7期
关键词:江苏一带优势

曹晓蕾++张远鹏++张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江苏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自觉担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大责任。2015年4月底,江苏向中央提交了对接“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指出,江苏要依据“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区位,发挥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特色和优势,向西向东开放并重,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努力把江苏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重要开放门户、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产业合作创新区以及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区。2015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连云港市召开的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本质,全方位提升江苏开放水平。要紧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深化拓展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的思路和举措,在全方位参与国家战略中打开江苏对外开放新局面;要大力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发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潜力,深化与国内兄弟省市区合作交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要做强出新开放的优势和品牌,从发挥实体经济优势、科技教育文化优势、载体平台建设优势、政府服务优势等方面着手,创造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开放新品牌。

作为全国领先的开放型经济发达省份,江苏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推动江苏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做出应有贡献。

主动融入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战略将创造我国与周边国家良好的经贸氛围与环境。在区域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机制更加通畅的顶层设计之下,结合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实力,江苏将面临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机遇:

第一,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发。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未来6年,亚洲基建资金需求达8万亿美元。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基础设施市场将蓬勃兴起。2011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先后公布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预计2011-2020年期间东南亚地区基建投资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

第二,产业合作与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欢迎制造业投资。江苏可以转移部分过剩产能,优势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国际生产网络,培养中国企业主导的国际产业链。

第三,企业“走出去”融资便利化。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有57个创始成员国,今年将正式运作。2014年11月4日,中国宣布成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建立,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项资金。中国民间也积极参与筹设海上丝绸之路金融机构。这些都有助于解决互联互通建设的资金问题。

第四,我国积极构建国际自贸区网络。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例,基于“多予少取”的原则,中国将大幅开放东盟产品的市场准入,在投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这将为江苏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创造更加优良的制度环境。

第五,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在利用国家战略方面,近年来,国家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带一路”的国家新的经济开发建设战略,连同已经实施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战略,构成六大国家经济开发建设战略。六大国家战略在江苏集中实施,将对江苏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的动力,同时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江苏经济在国内外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

主动融入的显著优势

历史上,江苏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曾留下最光辉的一页。当前,江苏作为沿海开放经济强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全面合作基础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第一,经贸合作规模显著。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基石,由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和产业的梯度性,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领域广泛,贸易规模稳定扩大。2013年,江苏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为1081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约1/5,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与参与“一带一路”的其他省市相比,江苏制造业发展基础雄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全国领先。江苏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占全国40%的份额,船舶工业占有世界市场20%的份额。同时,江苏也是海外工程承包大省,其中,建筑业发展成效尤其突出,江苏已连续5年保持建筑业产值全国第一。

第三,载体建设成效突出。一是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此外,境外产业合作区建设不断加快,江苏企业主导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首个建立双边政府协调机制的合作区。2014年江苏又在印尼设立了首家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二是互联互通设施建设进展迅速。2013年,苏州市开通了苏蒙欧五定班列,2014年5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首个实体项目的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启用。

第四,金融创新业务领先。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江苏具有试点经验。目前,全国共有十大区域试点人民币跨境业务,其中江苏就有两家,已经先后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苏州工业园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

除了上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优势以外,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我省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但同时又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因此,通过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服务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无论是省内区域协作,还是面向中西部的跨省分工合作,都面临很多挑战。此外,在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化经济合作方面,我省也存在缺乏“走出去”领军企业等问题。

主动融入的对策建议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要立足于自身的区位特征、基础优势,结合江苏其他国家战略的发展布局,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依托连云港区位优势,推进徐州、连云港区域协作,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苏南地区产业基础,重点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苏南地区的机场和港口等物流通道为基础,以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贸易、产业合作、金融创新与人文交流。

第一,突出互联互通建设优势,提升立体通道功能。发挥我省建筑、电力、通信等产业的优势,引导企业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投资基金等融资渠道,不断扩大江苏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基础设施、海陆空立体通道等建设管理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陆空及信息通道互联互通。积极开拓海上航线:鼓励江苏沿江、沿海港口开拓直通“一带一路”国家的海上航线,继续加快发展近洋航线,并进一步开拓远洋航线;统筹布局铁路货运平台建设:以“苏蒙欧”五定班列、连云港欧亚国际铁路班列等铁路专线为重点,统筹协调区域物流分工协作,为江苏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打造快速国际物流通道;加快构建航空网络:支持禄口机场和苏南机场等空港增开至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国际航线,构筑便捷高效的航空网络;推进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搭建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沿线区域信息互联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第二,确立重点合作对象,促进对外开放合作。江苏与“一带一路”国家具有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诉求,积极建立新的重点合作关系。以印尼、新加坡为江苏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国家:抓住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机遇,扩大与印尼的贸易合作,以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为依托,深化苏新服务业领域合作;以哈萨克斯坦、德国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国家:以连云港哈萨克斯坦物流园区的建设为纽带,加强苏哈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以德国工业4.0为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兼并收购德国中小企业为抓手,加强苏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

第三,突出制造业优势,提升产业合作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发挥江苏开放水平高,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紧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联系,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直接投资,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推进我省产业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江苏企业国际化战略,鼓励企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大力扶持海外园区建设:加强江苏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规划建设产业合作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提供集聚平台和集成服务,发挥双方政府与企业合作优势,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四,突出金融创新优势,加强金融合作。突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金融创新优势,不断拓宽既有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江苏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在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近期,要充分放大既有金融创新业务的改革红利,把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扩展到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苏通科技产业园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苏新合作园区。以苏新金融合作为起点,逐步推动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金融开放创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五,突出文化教育优势,深化人文交流。突出江苏独具的文化教育优势,在民心相通上多下功夫,多做贡献。以“郑和下西洋”及复兴“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尤其打好“郑和”品牌,积极开展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会展活动,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政府间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友好城市和国际人文交流基地,推动苏州、连云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请工作,不断拓宽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渠道。依托江苏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推进“留学江苏行动计划”,鼓励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发展留学生教育,促进职业技术培训输出与高级技术人员流动,积极参与职业资格国际认证标准制定,提升江苏教育国际影响力。

第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对内对外政策对接。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官方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策沟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江苏其他国家战略,根据江苏发展实际,找准国家战略与江苏需求的结合点,认真研究对接方法,细化落地方案,推进政策创新。学习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为企业“走出去”搭建良好的政府服务平台,加快形成江苏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作者简介:曹晓蕾、张远鹏、张莉,分别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和博士,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戈尚达

猜你喜欢
江苏一带优势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矮的优势
数读江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江苏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画与话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