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才管理改革的江宁实践

2015-08-25 17:38张宁顾兴
群众 2015年7期
关键词:江宁人才

张宁++顾兴

近年来,江宁积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以人才为支撑、产业为依托,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探索走出了一条打造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引领产业高地的发展之路。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三基地,江宁拥有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78万人,增速连续3年保持20%以上;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8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105人,名列全省区县首位,成为实至名归的“南京人才第一强区、江苏人才第一方阵”。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 为创新引来“源头活水”

在人才工作的起始阶段,江宁的工作重心是在招商引资上,主要是不断提高项目落户门槛,着重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江宁的人才工作也从单纯引进项目、单纯招商引资,转向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一起“打包”引进,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动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连绵不绝的源头活水。

全球揽才。与“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欧美同学会、清华大学海外校友会等海内外人才社团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在日本、德国和美国、英国等地成立了5家引才工作站,基本辐射亚、欧、美三大洲,并在南京首创专人派驻的海外引才工作站模式,构筑起全方位、多元化的引才网络。其中,与欧美同学会共建的留学报国江宁基地,正成为江宁实行市场化引才模式创新、加快海外高端人才聚集的重要平台。

高端引才。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基地建设为核心,实施“借势引智”工程,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辟高校院所领军人才到江宁创业创新的“绿色通道”。将国家级人才节会作为引才主战场,组团参加广州留交会、大连海创周等人才盛会,大力对接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领军人才。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聚才引才作用,为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而他们本身,也是来自省内外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产业汇才。主打产业牌这一独特的聚才之道,以产业优势吸引人才,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联动发展。目前,全区重点培育的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生命科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集聚130个创业创新团队、1.5万余名高端研发人才。而在江宁,几乎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背后都有一位院士。“引进一个院士,壮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已成为江宁人才开发的重要特色,如“刘韵洁引领未来网络”“沈国荣院士引领智能电网”“施一公院士引领生命科学”“卢秉恒院士引领3D打印”“尤肖虎教授引领无线通信”等。他们身后,是一大批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在追随。

从政策引才到环境聚才 人才“雁阵效应”初显

“良禽择木而栖,凤非梧桐不落。”当前,比资金、比优惠政策的传统引才模式已经过时。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看,产业依托、持续扶持、创业环境正日益成为“人才争夺战”的制胜关键。为此,江宁致力于为人才打造“环境像花园、文化像校园、生活像家园、创业成乐园”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江宁创业无忧、居住无忧、生活无忧、来去无忧,从而引来“凤凰”无数,人才雁阵效应初显。

打造持续扶持平台。实施梯度培育工程,在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基础上,制定出台江宁“百名千万英才”特支计划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创聚工程”,定期开展科创企业绩效评估,遴选成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分层次给予再跟踪、再扶持、再激励,形成贯穿人才创业发展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人才金融创新工程,成立科创投集团、科技金融中心和创投中心,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鼓励区内行业领军企业牵头成立人才创业创新基金,推广众创众筹融资新模式;联合金融机构定制开展“人才贷”、“苏科贷”等信用贷款业务,解决人才创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科技创业投资总额累计达36.36亿元。实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工程,推行“科技创新产品政府首试首用”制度,建立科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目录,通过政府首购订购、设立示范项目等方式,将人才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成功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打造综合保障平台。工作体系上,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专设正处级区人才工作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同时各园区、街道相继成立人才工作机构,形成覆盖全区的工作网络。考核导向上,建立人才单项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并保持在全区综合考核中“第一权重”;率先在全市实行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考核,统筹优化科技、人才工作力量与资源,实现人才发展从“规模存量”向“效益增量”转变。专项投入上,区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创业扶持,近两年全区人才投入近8亿元。

打造社会化服务平台。相继组建“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江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和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人才协会发展联盟,依托这些平台,大力推行人才自治互助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人才帮助人才、人才服务人才、人才聚合人才。一方面,按产业布局设立专委会,实现同产业链人才企业协同合作,变人才“单枪匹马”为抱团创业;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联谊活动牵线搭桥,让人才与成功企业家自发结对、相互合作、实现共赢。如“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已凝聚了119位扎根江宁的创业人才,成为科技人才的资源库和科技企业的蓄水池。

从精英创新到大众创业 创新春潮处处涌动

江宁,南朝时因“外江无事,宁静若此”而得名。如今,这片宁静美丽的热土,遍地激荡着创新创业的勃勃生机。今年1月发布的全国首份《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江宁区域孵化能力跻身全国20强,成为全省继无锡新区、苏州工业园之后的第三强。目前,全区拥有22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1000余家。诸多众创空间,为江宁的创客们搭建了精彩起跳的平台。

建设孵化功能载体。高标准建设紫金“三区一园”、“千人计划”专家创业大厦等科创载体330余万平方米。其中,紫金(江宁)悠谷孵化器总面积26万平方米,搭建了3D打印研究院、省创业服务中心江宁基地、南京创业大学等多个涵盖创业辅导、金融服务、技术支持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已有近200个项目入驻。千人大厦是我省首家专属“千人计划”专家的创业社区,集创业交流培训、创投商务活动于一体,入驻人才足不出楼就可满足创业需求。紫金“三区一园”公共技术平台、科技金融、生活社区一应俱全,人才足不出园即可享受“5分钟工作生活圈”带来的便利。

搭建众创发展平台。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配备“创业助理”、“创业导师”,开辟注册、纳税、融资绿色服务通道,铺筑创业“高速路”,仅去年就为494名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贷款。加强孵化和培育,呵护创业企业从“小苗”长成“大树”:对小微科技型企业,择优给予其主导产品产业化帮扶;对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注重项目研发扶持,并适时提供创新基金;对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着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激活全民“创客”氛围。建立人才荣誉制度,组织开展首届“江宁科技人才创业奖”评选活动,选树48名江宁创客典型,以表彰奖励等形式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有荣誉、有地位、受尊崇。积极运用新媒体,创办“江宁科技人才手机报”、“江宁人才”微信公共服务号,加大人才工作、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全民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大潮。日前,旨在强化创业辅导、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的江宁区“创客讲坛”正式启动,成为南京首个针对创客群体开设的创业辅导平台。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江宁人才
刘江宁作品
刘江宁作品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