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绿色发展 建设大美西山

2015-08-25 17:42王显军
群众 2015年7期
关键词:西山太湖片区

王显军

太湖七十二峰,四十一峰在西山。太湖西山岛是中国内湖第一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这里荟萃了太湖山水的精华,不仅有秀丽的湖光山色,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太湖中的西山岛不再是限制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是释放生态美丽的绝佳之地,践行绿色发展的完整依托,展示民生福祉的前沿窗口。近年来,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始终以绿色发展为最大追求,以“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为重中之重,以致力“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突出“民生福祉”为必由之路,不断展现太湖西山岛的“天堂之美”、“活力之美”和“幸福之美”。

一、致力生态保护,展现天堂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我们建设生态休闲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立足区位实际,努力扬长避短,在生态保护方面推进“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特产保护”等三个工程,致力把西山(金庭)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充分发挥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和主战场的作用,深入开展“太湖西山岛生态环保三年行动”,持之以恒地做好发展保护的“加减法”。进一步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深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增创一批星级康居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环岛公路沿线风貌片区提升,打造绿色最美观光带和生态最优展示区。严格“五位一体”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后代子孙留下珍贵的“生命水源地”。推进污水处理、新增林地、宕口整治、山体复绿、河道疏浚等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四个百万亩”上图落地,坚守生态“红线”,擦亮生态环境新名片。

推进文化遗产深度保护。散落于洞庭西山的古宅、古巷、古村落是太湖文脉中不可多得的宝贝,保护和弘扬这些西山特色文化,目的是为了永续利用。目前,全镇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控保建筑20处,市级控保古村落7个,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了“规划先行、筹措资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16字理念,并坚持“修旧如旧、整旧如故”标准,努力再现以“缥缈晴峦”、“林屋晚烟”、“消夏渔歌”为杰出代表的“西山古十景”历史风貌片区,描绘“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

推进特色果品创新保护。西山是著名茶果之乡,“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这是对太湖西山岛最生动、最贴切的写照。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品质,坚持原汁原味,紧紧围绕“一环四区十二大果蔬基地”建设目标,结合果品结构调整,成功创建了杨梅、枇杷、栗子、银杏等4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精心打造了“水月坞”千亩有机茶园和“金庭王”百亩有机水稻基地,引育推介“太湖绿”、“金满庭”品牌,着力营造既是“农业园”又是“生态园”、“观光园”的靓丽风景。

二、坚持绿色发展,展现活力之美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影响质效。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遵循“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理念辩证施政。围绕“美丽西山、绿色西山”主题,承接《吴中区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大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提档升级,跳出资源依赖,创造绿色财富,实现以“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招商”等绿色项目引领新一轮绿色发展,完成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嬗变。

加快绿色旅游服务提升。万顷碧波的太湖美景带给西山人民更多的是旅游资源和无限遐想。历来我们坚定不移地主打“旅游品牌”,走好“旅游路线”,努力推动旅游产业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服务提升和绿色发展。坚持以“全域式绿色旅游”为目标,坚持以“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 创建为引擎,依托“一湖一岛一山一峰一洞天”重点,融合“七村八巷九里十三湾”资源,深挖山水资源禀赋和吴地人文历史,按照旅游“四大片区”(镇区片区、林屋洞片区、石公半岛片区、古村落片区)进行总体布局,努力实现“6+4”旅游服务业的全面提升。

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珍惜“鱼米之乡”、“吴中桃源”美誉,擦亮4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确定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建设太湖之畔美丽镇村,按照“鲜花盛开的村庄”主题,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精金满庭、太湖绿光二个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打造苏南现代农业实践区、样板区和保护区,加快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效益化和品牌化“四化同步”。

加大绿色项目招商力度。我们深知唯有绿色发展才是西山转型升级的“华山一条路”。近年来,充分运用重点项目领办挂钩制度,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分类指导招商引资,重点突出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招商,着力培育服务经济发展后劲。我们一以贯之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南峰阿丽拉五星级酒店、唐人数码文化创意产业园、联科纳米材料产学研基地等一大批高品质绿色项目成功引进并加快集聚,同时无缝对接度假区“一桥一隧一路一集群”,在形态焕新、业态引新、生态更新和文态塑新等方面精益求精。

三、突出民生福祉,展现幸福之美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确立了“民生建设年”主题,深刻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今年重点在道路建设、文教发展、惠民利民等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腾出更多资金惠泽百姓、改善民生,扩大“幸福西山”建设成果。

深化道路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已成为每个西山群众的共识,特别是太湖大桥通车前后的鲜明对比,更让大家感慨万千。近两年来,我镇按照“一桥一隧一路一集群”规划,加快推进全长42公里的西山环岛公路建设,致力将环岛公路打造成5A级景区道路、生态绿色长廊和产业经济纽带,实现从“交通线”向“风景线”、“经济线”和“生命线”的华丽转型。同时,新镇区8条道路实现全线通车,新镇区载体建设拉开框架,板块功能激活盘活。

优化社会事业投入。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理念,扎实推进公交枢纽、文教发展、绿色殡葬、水利水务等一系列社会事业工程,切实解决历史“欠账”问题。文体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西山中学弘文楼、西山中心小学堂里校区教学楼等一批文教设施建成启用。狠抓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引水上山工程,以及污水厂新建和自来水取水口延伸改造工程。大力引进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惠民利民举措。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方法之源。我们致力加快建设民生保障安全网络,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捐助、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突出政府公益性岗位向弱势群体倾斜,重点解决本地高校毕业生、家庭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全区率先试点社会化养老服务,敬老院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竣工投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市级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创建成效明显,举全镇之力打造民生幸福的“升级版”。

(作者系吴中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 展

猜你喜欢
西山太湖片区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观西山
西山闲笔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