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5-08-25 17:49王霞林
群众 2015年7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工作站资助

王霞林

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成为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全面工作目标之一,提出“确保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2007年7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正式成立,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家地方性法律援助基金会。短短八年时间,基金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募集资金、资助办案、法援宣传、项目品牌和公信力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3月在江苏省首次社会组织评级中,省法律援助基金会荣膺“5A级中国社会组织”。

今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对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基金会工作水平,为推进江苏法律援助事业、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基金会成立之后,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宣传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宣传基金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我们与司法、文化、教育、广电等部门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与新闻单位合作,常年不断开展经常性宣传、专题专版宣传和公益广告宣传;与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先后举办过法律援助文艺晚会、书画义捐义卖、法律援助报告会、法律援助环省行采访、农民工法律援助典型案例报告会等大型活动。反响最强烈、最具震撼力的是2010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法律援助报告会,五位受援人和承办律师讲述维权的经历和办案的艰辛,诉说对公平的追求、正义的渴盼,以案释法、以情感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省领导和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2400多人凝神静听,被精彩的讲述吸引和打动,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司法部主要领导批示:“江苏省司法厅和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举办的报告会以案释法、以情感人,效果很好。要认真总结借鉴,创造方式方法,搞好法援宣传工作,做好法援工作。”

最为广泛的宣传活动是2008年至2012年,组织全省35所高校法学院(系)的3300余名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开展宣传、调研和法律服务活动。其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991场次,为13万群众提供了法律服务。先后组织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返乡期间,分别开展法律援助知晓率和农民工维权状况的调查。实践表明,法学院(系)大学生参加法律援助实践,是大学生服务法治江苏、和谐江苏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法援活动与法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既弥补了法律援助人才的不足,又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服务社会的“窗口”,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资助办理重大法律援助案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是基金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八年来,我们累计资助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办理了4119件案件,惠及93806名受援人。资助案件数、受援人数逐年大幅增长,2014年资助案件的受援人数已占全省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总数的31%。资助案件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损害赔偿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最为突出。受援人中,农民工77028人,占比82%,还包括农民、城镇居民、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我们在资助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力求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例如赵某夫妇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案。2009年5月19日,在南京做豆芽生意的安徽籍农民工赵某夫妇不幸被车撞身亡,留下70多岁的父母和不满14周岁的孩子。基金会资助办理此案,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按照南京城镇居民生活标准赔偿受害人家属近90万元。案件了结,关爱并未结束。基金会领导专程赴和县看望受害人家属,带去捐助衣物和慰问金,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共商落实遗属生活照顾和遗孤学习监护等事宜。我们资助办理的很多案件,案结后爱心并未了结,在后续帮助下,受援人有的落实了低保,有的再次就业,有的重新入学,开始新的生活。一个个案件的及时办理,使法律援助对于维护公正、促进民生、保障和谐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始终认为,维护困难群众权益不仅仅是资助几个办案的钱就算了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援助,帮助那些有理无钱打不起官司的困难群众打赢官司、讨回公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号召要“改革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扩大援助范围”。我们认真学习中央精神,确定基金会改革创新的目标就是在大力资助政府法律援助机构办案的同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大对法律援助项目的资助。目前已定点资助22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设立的工作站,如南京市安德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高校法学院(系)建立的法律援助组织,如南京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等共有20家;三是非政府性质的法律援助公益组织,维世德律师事务所公益服务部就属于这一类。另外,我们还与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了“春蕾计划—护蕾行动”项目,为权益受侵害的女童提供法律援助。这些项目有的正在逐步发展,有的已经显现成效,形成了特色,创出了品牌。

在当今农民工讨薪、困难群众维权仍然很艰辛的情况下,基金会资助的这些项目为弱势群体打开了一扇扇通向法治的大门,让他们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南京市安德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初建时,位置偏僻,设施残旧,工作环境很差。2008年,基金会开始将工作站列为重点资助项目,与南京市司法局合作,在调研的基础上三次提档升级。工作站从一间小屋扩大到现在的130多平方米,设有接待咨询、矛盾调解、案件办理、心理疏导等,逐步建成为省内最有影响的、专业性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站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宣传阵地、服务窗口、维权帮手、精神家园。工作站对农民工的维权求助不设门槛,年接待咨询人数从几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次,年办理案件202件。工作站有律师和社会工作者,还有33名律师组成的志愿服务团,对农民工的求助不推诿、不拖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理了很多疑难、复杂案件。2013年,工作站被省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2014年又被省文明办评为全省第四批优质服务品牌。

基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增强物质基础和保障能力。基金会同仁牢固确立“甘为穷人当乞丐(募集),乐为穷人解忧难”的理念,锲而不舍、尽心尽力广募资金,八年合计筹募资金(含增值)1.17亿元。相比于创建初期的薄底子,如今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物质基础。在筹募资金的做法上,一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尽快把基金会的“盘子”做大;二是依靠基金会同志锲而不舍地做工作,用诚心感动了很多企业家慷慨捐赠;三是设立专门项目,以专项资金的方式开展募集;四是商请苏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市)给予支持;五是通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搭建平台,吸引动员一些企业家现场捐赠;六是不断创新募集方式。我们研究确定,凡苏北各市帮助基金会劝募本地企业捐赠的资金,全部返还、分期用于资助当地法律援助工作;我们还采用“一次认捐、分期付款”的做法,以扩大捐赠来源;在农业银行的10个营业网点设立了公众募捐箱,在募集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宣传。

(作者系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工作站资助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