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味道

2015-08-25 17:53陈治明陆瑶
群众 2015年7期
关键词:豆腐坊酒坊江宁

陈治明++陆瑶

味觉是一个人最久远的记忆,远离家乡的我们,怀念的不过是儿时的一道豆腐汤、一碗阳春面,吃过无数替代品之后,我们还是抱怨:“怎么不是以前的味儿?”谁也说不清楚,“以前的味儿”到底是个什么味儿,这,就是乡愁了吧!

然而,在南京城东40公里的地方,江宁汤山七坊农家乐因为它独特的味道,吸引着都市人的心。

来到汤山七坊农家乐门前,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的题字“汤山郄坊”映入眼帘,不少游人对这个“郄”字不解,汤山七坊管理办公室主任贾大凤介绍道:“我们这里原来叫郄坊村,郄发音是qiè,这是一个生僻字,不好认。我们这个村子有七种作坊,索性用谐音‘七,既好记,也代表了我们村。”据传,这里曾是东汉王莽篡位时,刘秀受了指点后的藏身之地。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文化的浸润,这里的人民聪慧勤劳,自古以来便有多种手工艺作坊兴盛于此,更是以豆腐坊、酒坊等闻名百里。

顾名思义,汤山七坊共有七种手工作坊,分别是豆腐坊、油坊、粉丝坊、糕坊、茶坊、酱坊、炒米坊。另外,还要算上前年新开张的酒坊,汤山七坊实际上已经有八种纯手工作坊。贾大凤说,在开发之初,江宁区领导就考虑到要和别的农家乐错位,到“汤山七坊”来不光是吃和玩,还能亲身参与到手工作坊,体验农家生产之乐。

走进七坊,我们首先被浓浓的豆香吸引了,儿时的味觉记忆完全被这醇香勾起。平圣孝从小学做豆腐,如今已经做了40多年的豆腐生意,七坊里的豆香味全来自平圣孝的一双巧手。在食品加工行业已经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像平圣孝这样遵循传统,纯手工制作豆腐和其他豆制品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个要压一上午”平圣孝指着正在压制豆腐干的磨具说。做豆腐哪个工序最重要?我们的这个问题难住了平圣孝,在他心里,从挑选豆子开始的十几道工序都很重要。他说,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就是耐心和经验。磨豆子、做豆腐都要有耐心,点卤、压制则需要经验,豆腐脑、嫩豆腐和老豆腐的区别,就在平圣孝手指轻微地抖动间。

做豆腐很辛苦,以前做豆腐要天黑磨豆子,天亮卖豆腐。直到2011年,江宁重点打造汤山七坊农家乐后,平圣孝不必像从前那样起早贪黑也可以有不错的收入。

从豆腐坊出来后,不远处酒坊飘来的阵阵酒香更是令人微醺。中国人爱喝酒,酒文化流传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酿酒过程中那些近乎哲学原理的原则。李永梅夫妇是2013年才来到汤山七坊开酒坊的,店铺一开张生意就好得不得了,来这里游玩的旅客,循着酒坊的香味找到酒坊,观看了酿酒的流程后,大部分人都会打些纯高粱米酿造的高粱酒,作为午餐时的另一种享受。而李永梅夫妇也善于抓住商机,除了现场酿造的高粱酒,他们还出售自家酿造的米酒、顺应节气制作的梅子酒、桂花酒和药酒。

油坊门口的老式木制机械楔形榨油机和浓浓的小磨油香,是油坊的金字招牌。潘永宝主要制作小磨芝麻香油和菜籽油,纯天然、无添加的油让不少顾客成了回头客。我们到访时,正好赶上江宁孙女士每月一次的进村采购:“我家小外孙女特别爱吃这家的香油,每次煮面条,点上几滴潘师傅做的香油,外孙女吃得特别香。”除了香油,粉丝、豆腐、农家土鸡蛋也是孙女士采购清单上的必备物品,她还常常带些炒米、米糕回去给家人当零食。这正是传统手工艺中凝结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

也正如汤山街道有关负责人所说,汤山七坊能吸引城里市民,靠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乡土味。“2年前,我们规划建设汤山七坊时,要求保留所有山水资源,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明确禁止大拆大建,绝不让市民看涂脂抹粉的假农村。”

打造“金花村”过程中,汤山七坊仅新建了一处游客中心,重新规划了水、电以及污水处理设施,豆腐坊、酱坊、糕坊等所有建筑都是此前的原样村居。

禁止大拆大建、保留乡村原汁原味,成为江宁打造“金花村”、经营休闲农业的重要原则。汤家家、汤山石地水乡、青林下窑湾、湖山圣村等,都让市民既能够感受乡土气息、拥抱亲近大自然,又能品味正宗农家菜。

农民致富,农村变强。如今的汤山七坊,已从昔日的农业贫弱、农村脏乱、农民贫穷蝶变为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致富。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万元,增至现在的4万元。

“这才是真正美丽的江南农村。”从上海赶到汤山洗温泉、专程到七坊来品味传统工艺的游客程艺成说。

更为现代的是,这个小村子已经在打品牌:手工作坊都注册了商标、高速公路上有广告牌,很多外地人开车去汤山旅游,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个美丽的村庄。前不久,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组织村民到成都、浙江考察,让村民们有更宽的视野去恢复传统工艺,让乡愁的味道更浓郁。

责任编辑:许 筠

猜你喜欢
豆腐坊酒坊江宁
想关“德国最高违建”,得爬山
国内最大地缸发酵酒作坊遗址出土
刘江宁作品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只要2两酒
识破
豆腐坊风波
豆腐坊风波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