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影响下的现代高职教育观

2015-08-28 07:10孙泉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教育

摘 要:当前高职教育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 传统教学观在很多该类学校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理念陈旧,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将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下对如何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院校教育规律的新路进行探讨,同时也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在建构主义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教育;教学设置

1 前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在传统教学观指导下进行教和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学习者主要是被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人们开始日益关注和重视对“学”为中心,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主体的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实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现在已经是我国教学体制不可缺少的部分,来自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学校大多是由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与大专合并组建,这类学校生源日渐扩大,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学校对课程设计及教学设施进行了改革和更新,增添了很多社会需求的专业及先进的教学设施。尽管如此,传统教学观在很多该类学校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目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看,仍然是本科的“压缩饼干”,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院校教育规律的新路已经是迫在眉睫。

2 建构主义的定义

建立在[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上的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了不同主体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建构主义提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他对客体的认识,其建构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相适合时,主体即把所认知的对象纳入(整合)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二是当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即新的认识对象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识结构进行分化、异动或重组,使之与新客体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应”。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观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学习者总是以其当前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在建构时,一方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括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由于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因而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不存在唯一的途径或标准。但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交往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所获得的知识,而必须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当前的知识,并建构当前知识的意义;学习的建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学习者使用先前的知识建构当前知识的意义,以超越先前的知识;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样化的,由于知识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先前知识存在独特性,因而每个学习者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 建构主义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目前,当前高职教育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在校学生已达700多万人,占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人数的53%,其规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急需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用了相当重的篇幅阐述关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學改革”的问题,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4]从该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不可否认,受大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仍比较模糊,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高职教育弄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在课程设置上照搬某些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现不出以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特色教育,这种作法显然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先进行理论后实践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原始经验、心理准备等,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学科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打破传统观念约束,改革现有教育模式,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寻找出一条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道路已经是迫在眉睫。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探索出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即把理论与实践的顺序合理融合,建立双元制教学,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避免采用传统型教学中的公式推导结论的程序,而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匹配、协调,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应该体会到了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之处。从建构主义学习观上看,没有实践为先导,我们根本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实教学做相应调整。倡导“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职业教育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取得巨大成功,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也会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步步向前。

4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与应用

首先,在高职的课程设置上,应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分为正常教学预设设置和教学过程自动生成两种方式。教师在基础理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个性差异、兴趣、动机等特点安排恰当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获取更多的心灵碰撞,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的思想。

其次,在高职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建构主要学习理论倡导“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要求教师开放教学观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创设灵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参与、探索钻研、调查研究,是学习推向研究的更高一层。

最后,[5]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构建生动的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为教学中的情境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自己遇到情境,从而更加积极主导去构建学习。就学习内容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问题图式以及相关的观念性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而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其结果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充实,也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重构。在学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避免教师的独白,增加交流与对话,共同合作。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能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5 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实现师生间“教学相长”

以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对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高职的教师来说,[6]高职教师应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支持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降低高高在上的身份,尊重学生,与他们建立互相信任关系,搭建一个开放的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角色互换,让学生融入到这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接受学生的质询、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创造性,发掘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努力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意义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教师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只为学习过程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去激励他们建构自己的心灵结构。

6 对于学生来说,建构主义的意义在于,学生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缩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对于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学习.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割裂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搭建桥梁.引导知识迁移,使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在教学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直接参与研究、实践和探索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教”会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做”会的。在实践活动当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体验知识的来源,积累和更新知识,最终构建新知识。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越是考试小及格,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越发有自卑感,甚至感觉前途渺茫,所以常常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教师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对他们作用不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兩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应该仔细分析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分析他们真实的学习基础.寻找最近发展区,大胆整合教材内容.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案。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潜能,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建构。鼓励学生拔高一些自己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进入下一个意义建构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应用于高职教育,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的创造性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与实际工作建构与情境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促进了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建构主义应用于高职院校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日标,将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郑毓信,梁贤成编著.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年10月28日

[4]吉丹如 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M],2003.5

[5]徐朝.试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1.,国务院发布了

[6]张桂春.简论建构主义教师观[J].教育科学,2006,1.

作者简介

孙泉(1978-),男,云南工商学院,人文基础部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高职教育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