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5-08-29 06:44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区英语专业外语

张 彬(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张 彬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外语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论文针对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已毕业入职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赞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三个方面构建: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其它专业的识与技能: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中原经济区;复合型;培养模式

引 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外语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 青睐。在此大背景下,各高校广泛开展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还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该类实践都非常有意义。但由于长期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情现实,很多地方高校仍停留在传统单一的、经院式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上,这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工作需求,也不符合新形势下国家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战略需求。

本文着眼于解决以上问题,以期为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有益的启示。本文先从宏观层面探讨中原经济区发展状况以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然后从微观层面剖析了针对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已毕业入职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最后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从而促进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一 中原经济区发展状况以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其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2012年11月,《中原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其建设纲要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并努力构建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等多个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很显然,这些涉外经济活动以及一系列吸引海外游客的旅游项目的开发都离不开国际性语言英语的介入,这也从客观上决定了外语人才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从河南省人才市场招聘信息来看,对外语人才需求量较大的用人单位依次是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外语人才是除了外语特长还要有商务(经贸)、翻译、管理、法律、教育等专业特长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此外,河南省还需要英语基本功扎实,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师资人员。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是口译和笔译能力,再次是写作和阅读能力。而且用人单位认为外语和商贸、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结合更有利于就业和发展。用人单位对目前我省培养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能力的总体评价是:外语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的特长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特长不够突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规则)和技能(计算机使用)等。另外,外语专业的大学生知识面不够宽广,思维不够活跃,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辨和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

以上情况这表明我省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实际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高水平外语人才的缺口不仅没有弥补,反而出现加大的趋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我省高等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河南省的地方高校应该重新思考其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以服务于河南振兴为导向,尤其要把为构建中原经济区提供人才支撑作为其出发点和最终归结点,坚持语言必须为经济服务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定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促进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 针对河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已毕业入职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学习目的、需求、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二)调查对象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11级、10级、09级已毕业入职的学生共143人。

(三)调查方式

通过邮件发送问卷调查表,视频和电话访谈。

(四)调查结果

从就业地区情况看,相当多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省内就业,比例达到 51.98%。其中,郑州地区吸纳毕业生数量最多,可见,以郑汴洛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对毕业生有较强的吸引力。选择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大多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广东、江浙等地区。从就业去向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超过60%)从事和外贸、商务、市场翻译相关的工作。

从学习英语的目的来看(本题为多选题),41.68%的学生的选择的是A选项即提升语言能力,45.39%的学生选择的是A和B选项即提升语言能力和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12.93%的学生选择了 E选项即以上各种原因(包括提升语言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继续深造、应付考试取得毕业证)。总的来说,65%的学生希望以英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其它领域的专业知识。超过68.7%的学生希望目前的英语学习能结合社会实际并与自己未来的职业和有一定的关系。67.4%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习的英语课程内容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有一定帮助,32.6%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从对未来的就业针对性来看,有58.6%的学生对目前的英语课程安排不满意,41.4%比较满意。87.8%的学生赞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愿意学习和贸易、法律、旅游、文化传播相关的专业课程。

从这些数据以及随后的视频和电话访谈,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学生普遍承认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课程内容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也有一定帮助,但所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满足现在的工作需求。其次,学生对现行的英语教学状况并不满意,认为英语教学仍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只是照本宣科,讲的知识点比较泛,并未与学生的职业需求与实际工作有太多接轨,实用性低,学非所用,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赞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认为应该拓宽学习内容,增设其它专业课程,寻求外语专业特色和相关知识的结合。再次,学生要求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凑安排,为大四实习、考研、职业规划留下充足的时间,学校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除此之外,学生还建议学院应该经常为学生举办指导会、交流会,进行课程认知培训、大学意义宣讲、就业形势通报,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去向较早地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三 构建合理、优化的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以上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构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其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一)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涉外经济活动离不开语言交流,英语交际能力强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听说两个方面。但在很多高校中,听力课和口语课目前所占的比重很小,只在大一、大二两学年开设这两门课,而且课时量很少,每周各两个学时。听力和口语其实是学生求职时和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两种技能,这点课时量远远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与口语技能。[3]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论断,学生普遍认为口语和听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其交际水平,但口语课程的课时较少,讨论不够深入,而且英语口语的实践机会太少,听力课的课时也比较少。因此,要增加听力、口语课的课时量,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突出英语专业学生的特长。建议将这两门课安排三学年,每周的课时量分别增加一倍,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开设“新闻英语”这一课程。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还开设了“听力实践”、“口语实践”等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对听力和口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听力和口语技巧方面的训练。这种集中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应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口语练习氛围。例如,河南科技大学的外教Mistie女士,每周二的12:15至14;00,都会在开元校区公共教学楼1区101教室义务教英语,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校外的英语爱好者,都可以去免费听课,交流英语学习心得。Mistie还为学生筹建了一个英语交流的场所 Sam’Place,很多英语教师和英语爱好者都定期在此聚会。学生通过交流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有不少学生凭借出色的口语,毕业后进入知名外企工作。只要学校和教师们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其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在当前河南省甚至是全国的就业市场上,有一个突出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连续几年低迷;另一方面,许多需要英语人才的用人单位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这表明高校英语专业的既有培养方案已不再适合当前的市场需求。[3]从很多参加了毕业实习的大四学生的反馈中,我们也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学的一些课程内容和知识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相脱节,造成学生工作以后不能很快上手,很多东西还要重新学习。可见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企事业单位对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已经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当优化当前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各个学院的有效资源,有针对性地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增加其它专业课程,要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交叉和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寻求外语专业特色和相关知识的结合点。例如,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在三年级学习高级英语的同时,确定学习方向,学习相关的商务管理、经济、法律的入门课程或基础课。也就是说,不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5项技能均衡达标,基础虽然重要,但不能永无休止地打基础,不必要求学生成为全能型的英语学习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未来的职业取向,选择自己想学、善学的课程,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它们学好、学精。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增开商务英语课程,开设了进出口实务、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选读、国际函电、国际贸易政策、商务英语听说、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对于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参考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议多开些贸易流程和实际操作之类的课程,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在就业市场上才能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还可以增设实践类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为此,除原有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之外,河南科技大学还增设了商务英语实践、口语实践、听力实践、翻译实践、语音实践、学年论文等实践类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加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之间的衔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独立开展实际工作和研究的能力。[4]

下表是我校英语专业的实践类必修课程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实践课程的对比。

我校英语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与《大纲》课程设置的比较

总之,通过对专业方向的合理引导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脱离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象牙塔式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于现代社会了。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必须注重强化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即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不断的磨炼,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语言和实际工作能力,做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旅游活动以及会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省虽属内陆省份,国际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每年赴豫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以洛阳为例,每年4月的牡丹文化节期间,大量海外游客到洛阳观光旅游,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王城公园、隋唐遗址公园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来洛参观旅游的外宾提供外文翻译、景点引导等服务。河南电视台、新华网每年都对志愿者参加牡丹文化节服务活动做相关报道。2015年4月24日至25日,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50多名志愿者,经培训后为2015中国国际芳香产业(洛阳)展览会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本次展览会共有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省市的参展商参展。志愿者在此次活动中主要承担外宾的接待和语言翻译工作,她们以积极的姿态、蓬勃的朝气、扎实的专业技能,为这次展览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受到主办方的好评。2009年第26届世界邮展在洛阳举办之时,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也到邮展现场做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外宾提供相关的翻译工作。这些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同时此类涉外经济活动也扩大了河南省的知名度,发挥了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作用,为招商引资、吸引涉外经济落户河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树立起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新标杆。

结 论

任何高校专业的存在与发展都无法超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否则这些专业便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4]因此,河南省各地方高校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英语教育的现状,认真分析研究,树立与以往不同的教育理念,妥善解决目前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新的培养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千千万万工作在外语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克服惰性、锐意进取,做大量深入和实际的工作,这样才能使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培养出能为科学进步、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应有贡献的合格外语人才,从而增强河南省的区域竞争实力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李振玲.中原经济区 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4,(2):159.

[2]段军霞.后危机时代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114.

[3]李金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7-130.

[4]胡开宝.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外语,2010,(6):8-16.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

A

1673-2219(2015)11-0098-03

2015—08—07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gh-712);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5ZD-007)。

张彬(197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经济区英语专业外语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