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畔 摩梭人家

2015-08-31 00:40胡莹
云南画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摩梭人永宁泸沽湖

胡莹

从宁蒗县城到永宁的路并不算糟,却很消磨人的意志,延绵的山让你看不见前方,这使76公里的路行起来像是700公里。同行的老师趁着赶路的时间在车上打盹儿,这样的路让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消磨旅途时间的方式。一路上,路过了不少村庄。翻过一座高山后看到明净的泸沽湖,我就知道快到扎实了。

扎实村是宁蒗县北部永宁乡的一个自然村,对我和很多宁蒗以外的人来说那是一块未知的地域。说它是泸沽湖畔的一个村庄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距离闻名的泸沽湖只有15公里。就在通往永宁乡的半路上,不留神就会错过。

与泸沽湖边气派繁荣的洛水村相比,扎实村自然幽静,与世无争。这10多公里的距离在这里就像另一个时空。雨后的扎实村格外的绿,倚着古木而建的木楞房星星点点的散布在满眼的绿色中,犹如绿色地毯上的刺绣。

摩梭人一直吸引外界的焦点是以女人为主的社会形态和他们那种以“走”的形式实现的自然婚姻状态。扎实是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村民绝大多数都是摩梭人。村里的传统的木楞房四合院依树而建,石头垒成的院墙所夹便是路。聚居的人家很少,户与户之间并没有相连,73户人家分散在树林中,走起来却觉得不小。

这里不但保留着完整的母系家庭,连山神都是女性,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传统的转山节,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那时,人们身着艳丽的服装,佩戴金银首饰,携带各种祭品和丰盛的酒肉佳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永宁坝。这一天,格姆山显得格外妩媚,泸沽湖显得格外柔情,人们尽情地吃喝,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打跳”,老年人相互祝福,年轻人结交“阿肖”,小孩子尽情玩耍……

后来才明白,摩梭人所展示的理想境界也只是基于简单的现实形式:不分你我,彼此尊重,和谐生活,共同分担。这就是精神意义上的共产主义了吧!母亲大家庭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复杂关系,家庭关系较为单纯,没有家庭过激矛盾,也没有经济纠纷。家庭内部舅掌礼仪母掌财,舅舅和母亲是家里的权威和顶梁柱。男人们不抚养自己的子女,而是以“舅舅”的身份抚养和教育姐妹的孩子,每个摩梭人都是在大家庭里和母亲、兄弟姐妹们相伴终老,所以摩梭人特别重感情,特别有礼仪,也有着浓重的“崇母”情结。这难道不是人类精神的理想家园?在意念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必然不可逾越的,自然展现着各种美妙和谐的法则。

来这里的人多半抱着对走婚的好奇心理,我们也一样。但在扎实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并没有发现走婚的迹象。不过那都是晚上的家务事,谁又能真的看到。陪同我们的当地人小熊笑说,“一般是看不到的,走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得感情的酝酿。要真走婚了还不得十天半个月的。”

走婚在摩梭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是一种夜合晨离的自然婚姻关系。在以走婚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亲身边,夜晚才与自己的情人在一起。摩梭男子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女子的情人则叫“阿都”。走婚的男女情人之间,完全凭感情交往,凭双方情感交流的深厚决定维持时间的长短。阿夏与阿都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男人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扎实村的自然渗透在生活的点滴,村民们懂得怎么去自然的生活,他们没有遥不可及的空想,也不会被文明世界的繁文缛节所烦恼。生活就这么自然,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也许这里的人都有着一样的特征,于是最佳的方式就是用一颗足够自然的心去应和、感受。

猜你喜欢
摩梭人永宁泸沽湖
泸沽湖组诗
Mosuo on the move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有趣的游戏
谁在异化摩梭人
张永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