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真”路 步步“求真”心

2015-09-02 18:53徐映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求真本质题目

徐映

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在每一个课程活动中,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程体验活动和课外延伸专栏等,每一个活动都蕴含着可立求真的教育理念。

一、寻求思维本质,感受数学之真谛

数学思想是一笔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财富,也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因此,在数学课堂上着眼“联系”寻找本质,借助这样的思维训练,教师能帮助学生形成归纳、建模等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时,教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是让学生从同一题目的多种解决策略上感受数学方法的本质。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58颗珠子,10颗穿一串,可以穿几串”的问题,学生提出两种解决策略:“圈一圈”和“想一想”。通过尝试,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感受到解决这样一个“能穿几串”的问题与“数的组成”有密切的联系。教师此时再提出“为什么有5个十,就可以穿5串呢?”“不能再穿一串了吗?”的问题,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进一步提出“这两种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感受到了两种思考方式实质相同。“圈一圈”是“想一想”的图的表达形式,“想一想”是“圈一圈”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思维方法本质都是“看58里面有几个10”。

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题目的内涵上感受数学方法的本质。本课中不同题目在解答方法上也有细小差别,有的把零散的、不能圈成一圈的放在一边,不能“再穿一串”或“再装满一袋”;有的把零散的也要包含进去。但这些题目的思维主干却是相同的,都是求“总数里有几个几”,只是题目要求不同,则对结果的处理有所不同。这种找类似题目中的本质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类比、归类的数学方法。培养这些能力,需要大量的活动经验及训练培养,因此在学习同一知识体系的题目时,教师都尝试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质思想,给学生类比、归纳等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学生一旦学会了抓住题目和方法的本质,学会对一类问题用一类方法去解决,就会在细节上进行调整,学生的学习就轻松许多。

此外,还可从不同单元的本质关联上感受数学方法的本质。当学生对这些知识间的联系有了了解,并对数学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感受,学生的归纳、建模等数学思想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二、展示学生性情,感受情感之真实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生动、活泼、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学习不惧怕、爱参与,在轻松的课堂上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认同自我。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现自我。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练习课上,学生看着计算出的三道算式:73-9=64、74-9=65、75-9=66,脱口而出:“我发现差越来越小了!”“被减数也越来越小了!”“每个算式计算的第一步的差也是4、5、6。”学生们很激动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教师放弃了自己的教学预设,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观察所得带来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自我发挥”中思维得到了释放与激发。

教师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堂上,学生提出“因为1+2=3,所以10+20=30”的观点。可有学生对这种算法并不太理解,提出:“1加2等于3,加上10也应该是13呀!怎么变成30了呢?”她的质疑说明她对知识有了自己的感受,也让我们看到了对知识不含糊、不随波逐流的较真的学习态度。教师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这样的质疑,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说出观点。学生们在辨析中获取、理解知识,最重要的是获取质疑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重视学习过程,感受认识之真切

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利伯曼说:“世界正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要鼓励学校进行变革,改变以往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模式。”学校的数学实践课堂就践行着这一教育思想。

一是实践课堂上经历思维过程,走进知识世界。一次实践活动中,教师提出:“仅用一张A4纸能做出一套七巧板吗?”学生发现,要先将A4纸剪裁成一个正方形。教师继而提出:“怎样才能裁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这能保证四条边是相等的吗?”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并运用图形知识和事实观察,对自己的想法做出证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思考——尝试——失败”的过程,最终发现“在哪里折”“怎样折”的方法,突破了思维瓶颈。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学会了更严谨对待问题,感受到了坚持、乐观的重要性,同时因为在实践中、操作中真切地触碰知识,他们感觉知识在操作中立体起来。

二是在数学专栏里欣赏数学成果,开阔知识视野。学校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广度,开办了《玩数学》专栏。专栏上展示的数学家的生平及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仅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广泛性有了新的认识,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专栏上展示的形如“石子棋”这种简单易学但又变化多样的数学游戏,是学生们在每次更换《玩数学》专栏的最大期待,学生们喜欢照样子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玩一玩,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着数学的推理与博弈。

学校数学学科课程以儿童的天性为本质,以数学的真谛为本源,求真务本,带领学生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展示自我、实现自我。本着一颗“求真”的心,在漫漫“求真”路上前行,不畏艰难困阻,只因我心坚定!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

猜你喜欢
求真本质题目
张锦绣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追根求源
质疑辩惑,探索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