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有效教学

2015-09-02 19:03李娟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组内分层评价

李娟萍

如何解决大班额教学的问题呢?学校一方面要寻求政府的帮助,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增加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从教学方式上尝试改革,寻求突破。

一、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1. 化整为零,合作学习

大班额教学最难的是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孩子,实现有效教学。尤其是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非常少,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学习非常被动,慢慢养成了不发言,不思考问题的习惯,两极分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化整为零,把全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性别、能力、知识结构等组合成4人的学习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结合班级特色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命名,如蒲公英小组,雏鹰小组,阳光小组等。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既便于记忆与交流,又能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内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与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2. 座位编号,明确责任

学生座位编排也是有效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编排学生座位的时候,一定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兼顾学生身高、视力等客观因素,尽可能地把座位相对固定。即便要调动,也是组与组之间的互换,不要频繁更换组员。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分层情况不要告诉学生,教师心里清楚就行。其数量比为1:2:1,同时给每一个学生编好号,优秀的编号为A,良好的为B,一般的或较差的为C。组内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一般情况下,组长由A层学生担任,当然也可以采取组内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开展学习讨论、交流与汇报;两名B层学生主要负责检查和督促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C层学生负责收发作业本等简单工作;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C层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为了达成这一分层目标,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分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组长负责维持本组学习秩序,包括发言先后顺序,发言内容,发言总结与汇报等。

另外,在布置作业与练习时,教师也要进行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可把作业分成三个内容,即基础知识、拓展训练和能力提升。C层学生要求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题;B层学生适当增加进行一些拓展练习;A层学生要求则更高一些,另外增加一些具有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型。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真正使“教”适于“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动力

在课余时间,教师要组织各学习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汉字书写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教师强调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成功,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达到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目的。将单纯的“组内学习”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与组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三、转变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人数众多明显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以每班70人为例,每天一次课堂作业和一次家庭作业,教师就要批改作业140人次,平均每本作业需要2分钟,教师每天仅批改作业就要近5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空闲从事培优辅差或教学研究了。因此,教师要敢于大胆进行作业评价改革,制订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发展。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如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是最费时的,就可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可先在组内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再让家长评价,最后教师再评。而且评价也要进行合理分工,学生主要负责互相提出好的建议,家长主要负责批改文中的错别字,疏通句子,教师主要负责文章篇章结构的指导与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考,而且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降低了教师批改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咸宁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组内分层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