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谱教学

2015-09-02 19:11何轶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白雪公主音高律动

何轶

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识谱很枯燥乏味,也很有难度。教师在识谱教学中可采用趣味式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的目的。

一、在游戏中掌握音高唱名

唱名是指在唱谱过程中所使用的名称,熟悉和唱准七个基本唱名是识谱的基础,但切不可陷入单一的训练。教师可以把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学习简谱中的七个基本唱名,在游戏中熟练演唱唱名,在演唱中培养音准。

如,上课时,教师把七个基本音符1(do)、2(re)、3(mi)、4(fa)、5(sol)、6(la)、7(si)比作七个小矮人,引导学生一起来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游戏:让“白雪公主”调遣小矮人,每组选出七名同学扮演“小矮人”,每人头上戴一顶标记音符唱名的帽子,“小矮人”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教师用钢琴伴奏,师生一起唱1-16小节,从第17小节开始速度放慢,“白雪公主”按歌曲的唱名和节奏指向“小矮人”,点到谁,谁就将自己的音高唱名唱出来,同时做屈膝一次。这个游戏要求每个“小矮人”把握自己的音高,唱不准时,教师可用钢琴带音准。游戏中,17-32小节还可以由全体学生唱出“白雪公主”所指向的“小矮人”的音高唱名。17-32小节不一定按原谱,“白雪公主”的扮演者可以任意调遣音符。

二、在体态律动中突破节奏难点

音乐节奏训练的方法很多,国外已经形成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的趣味节奏训练,可以从节奏朗诵歌词、体态律动、配合唱歌、舞蹈、打击乐演奏等着手,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接触各种节奏型和培养内心节奏感。

比如切分节奏,由于它改变了正常的节拍强弱规律,因此切分节奏难度较大,准确掌握切分节奏需要能够灵活变化重音的节奏感。《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设计了一个以腿和脚的体态律动来化解切分节奏的难点:第一步迈出左脚后,迅速接第二步迈出右脚,此时身体重心迅速前移,然后膝盖弯曲,最后起身并左脚点地。这个体态律动非常简单有趣,学生一学就会。在动作协调之后,可以用几个切分音的实例,边做律动边唱出切分音。没错,切分音就这么简单。

三、巧用图形谱弱化识谱难度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设计了多种图形谱。有的图形谱非常直观地反映了旋律的走向、音高的变化和节奏的长短等形态。学生对于这类能直观反映音乐的图形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那么将图形谱作为识谱教学的过渡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如,在学习欣赏影视音乐《穿越竹林》时,教材中出示了一段展示旋律走向的图形谱,学生在音乐中一边跟随图形谱划旋律线,一边用模唱唱名法视唱主题旋律,从中积累到了音高感和节奏感,学习的形式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

在识谱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也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宜昌市高新区教研中心)

猜你喜欢
白雪公主音高律动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可爱的白雪公主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