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9-03 10:46白晶王晓华李亚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液病自体预处理

白晶 王晓华 李亚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晶 王晓华 李亚娟

目的 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组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生存率优于对照组;血液疾病各项检查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恶性血液病有显著临床疗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疾病;不良反应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会受到任何限制、造血能力的恢复速度快、移植处理的相关风险相对较小,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1]。本次研究对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07—2013-07我院收治的18例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例。对照组男6例,女3例,年龄19~62岁,平均(41.3±1.6)岁,发病时间1~19个月,平均(5.8±0.6)个月,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治疗组男7例,女2例,年龄18~64岁,平均(41.5±1.7)岁,发病时间1~17个月,平均(5.9±0.5)个月,急性髓系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组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BEAM方案进行预处理,应用1 d卡氮芥,剂量标准为300 mg/m2;应用4 d依托泊苷,剂量标准为100 mg/m2;应用4 d阿糖胞苷,剂量标准为200 mg/m2;应用1 d马法兰,剂量标准为140 mg/m2。多发性骨髓瘤预处理方案:应用1 d马法兰,剂量标准为140 mg/m2;应用1 d卡氮芥,剂量标准为125 mg/m2。急性白血病预处理方案:应用2 d盐酸柔红霉素,剂量标准为20 mg/m2;应用1次马法兰,剂量标准为160 mg/m2;应用2次阿糖胞苷,剂量标准为1.0 g/m2;应用2次环磷酰胺,剂量标准60 mg/kg。

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以及保存:治疗组患者给予化疗以及联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化疗结束后2~3 d给予皮下注射300 μg/d联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干细胞采集完毕。当外周血CD34+细胞大于10个/μL时,使用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2次,视采集量而定循环血量,采集到单个核细胞(3.9~9.6)×108/kg,CD34+细胞(5.07~12.48)×106/kg。将采集的干细胞悬液融入等体积的细胞保护液混匀,放置于-80℃环境保存,在实施移植时,放入37℃温水中解冻后回输。

支持治疗:锁骨下静脉置管实施胃肠外营养,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对肠管进行清洁,防止真菌感染。预处理的前6个小时进行水化和碱化尿液处理,每日的尿量维持在3 000 mL/m2以上,尿液的pH值控制在6.8~7.2之间,采用美司钠预防出血性膀胱炎,至末次环磷酰胺后48 h。血红蛋白(Hb)水平达到80 g/L以下的时候可以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在20×109/L或有出血表现出现的时候可以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之前应用25 Gy进行照射治疗[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血液疾病各指标水平复常时间、治疗效果、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生存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血液疾病症状彻底消失,血液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血液疾病症状明显好转,血液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血液疾病症状没有好转,血液各项指标水平未达到50%[4]。

1.5 数据处理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若P<0.05,则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效果(表1)

2.2 血液疾病各项检查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化疗(24.85±3.17)d,血液疾病各项检查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29.18±3.41)d;治疗组治疗(16.53±2.77)d,血液疾病各项检查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22.58±3.25)d。两项指标数据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7.8%,分别为3例口腔溃疡,2例黏膜出血,2例电解质紊乱;治疗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2.2%,分别为1例口腔溃疡,1例电解质紊乱。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在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恶性淋巴瘤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首选方式。在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主要是通过大剂量的放化疗技术进行预处理,使血液疾病患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在短时间内被有效清除,再将已经制备好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体内,使患者机体的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能够充分建立,该项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恶性血液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恶性血液疾病的生存期延长的一种治疗方法,移植前患者疾病的状态、预处理的实际方案、干细胞移植的具体时机、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治疗方式等因素都会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造成影响[5]。

[1]吴小津,马骁,刘跃均,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0岁以上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8):485-487.

[2]刘启发,张钰,魏永强,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9,31(6):356-358.

[3]张伸,金辉,许兰平,等.亲缘与非亲缘供者造血于细胞动员和采集的安全性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18(4):1017.

[4]余正平,丁家华,陈宝安,等.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4):283-286.

[5]徐丽昕,曹永彬,王志红,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4):308-309,316.

2014-12-04)

1005-619X(2015)06-0607-02

10.13517/j.cnki.ccm.2015.06.027

136000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血液病自体预处理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高COD二噻烷生产废水预处理研究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