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熏陶科学引领

2015-09-07 22:47韩金容
师道·教研 2015年7期
关键词:读书节熏陶讲座

韩金容

汕头市东厦中学从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五届主题各异的校办读书节。每年读书节的具体活动形式和内容均有不同侧重,但邀请校内外教师面向非毕业年级学生开展读书节讲座,是不可或缺的活动环节。

纵观历年讲座内容,展望未来读书节讲座的不断深化改革的方向,校办读书节要如何“接地气”,从而影响学生更多地去读书,选择适合他们读的好书?笔者就读书节校内教师讲座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一、讲座主题“接地气”,在于与时俱进

作为面上中学的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各种读物的很少,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篇目的更是凤毛麟角。要通过讲座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选择“接地气”的主题,循循善诱,逐步加深,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姚老师的《<西游记>研究》为例,他在讲座中将名著的经典情节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是较好的“接地气”的范本。

姚老师在他的讲座中,以大多数初二学生较为熟悉的《大闹天宫》这一经典情节作为解读的对象,通过层层剥茧式的阅读心得分享,学生发现了让一众天兵天将头痛的孙悟空,竟然斗不过取经路上妖魔鬼怪的深层原因。再以“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等几个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慢慢深入认识作者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现的中国特色的古代社会,从而熏陶了学生中国特有的人文氛围。因为选材的“接地气”,所以讲座过程学生参与程度很高,气氛非常活跃和热烈。

二、讲座形式“接地气”,在于异彩纷呈

在历届校办读书节校内教师的讲座中,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阅读能力,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开展讲座。有的是列数据,有的是播放相关视频,有的是插入丰富的相关图片,有的是设计互动环节,等等。“接地气”而异彩纷呈的讲座形式,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的人文熏陶中提高阅读兴趣。

例如纪老师的《化学与食品安全》,在讲座开始前,就已经因为主题是我们每日接触的切合民生的话题,特别“接地气”,所以吸引了众多学生,议论纷纷。在讲座中,纪老师分析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与化学的关系,有数据,有图片,有音效,有故事……异彩纷呈的形式配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讲座高潮迭起,学生在科学引导下积累相关的化学公式的同时,也形成了维护食品安全的人文理念。这方面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自然也更有兴趣去找相关书籍自主阅读。

三、讲座效果“接地气”,在于落到实处

1. 主次分明

要让讲座效果“接地气”,关键在于落到实处。要做到讲座效果落到实处,首先需要教师设计的讲座内容主次分明。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意愿和喜好,通过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念,这样的人文熏陶和科学引领才会长久有效。例如著名作家赵丽宏老师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读书节开幕式上所上的《阅读改变人生》的讲座,以丰富的真人成功事例,以及个人的阅读体验,和对各类阅读书目的介绍,熏陶了学生的人文底子,也科学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持久的激发,学生在这种“接地气”的讲座中巩固了长期阅读的认识。

2. 立竿见影

分析全国各地其他学校读书节风风火火开展的各种活动成果,笔者认为,如果能在每次读书节讲座过后请学生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从而考查学生的听讲效果,那么我们讲座的有效性会提高很多。

例如安排学生完成听讲收获和读书笔记,完成依托讲座内容设计的调查问卷,定期将优秀读书笔记或听讲意见展示在相关的布告栏表扬,学生必然能够在听讲座时更加专注,讲座也不会在个别学生看来是流于形式的应付之举。苏州草桥实验小学等一些同样举办校办读书节的学校,在这方面落实得的确比较到位。他们在教师博客、学校网站、学校宣传栏等处公布分享学生听讲座的心得和讲座后的阅读体验,并不定期更新,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在这些“接地气”的宣传渠道中持续保温,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中得到更充分的人文熏陶。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读书节熏陶讲座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最是一年春好处,正是读书好时节
——上海高校读书节活动回顾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读书节活动编排质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