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2015-09-07 01:34林建丽
师道·教研 2015年7期
关键词:汪伦周瑜导语

林建丽

赞可夫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多元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想象,更好地走进文本。

一、导语激趣入情

教师“开讲”的创意,往往能为整堂优课写“基调”。因此,教师对导语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的目标、课文的主题、情感的色调、教材的基点等因素。在一堂优课中,虽然“好戏”还在后头,但这“开腔”可不一般,还得“未成曲调先有情”才是。

导入时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先介绍背景:“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写,赠给他的好朋友汪伦的。说起李白,可真是大名鼎鼎,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孩子们眼睛瞪得圆圆的,悬念已成。“这个骗他上当的不是别人,就是汪伦。”孩子们更好奇了。接着,我不紧不慢地述说了汪伦怎样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乡,与李白结为好友的故事。这里,我在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解释题意中,借机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诗中寻求结果的迫切心情,推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深度。

讲一段趣事,无疑会先声夺人,使整堂课增色。例如:教《草船借箭》,我设计了这样别具一格的导语:“今天我们学一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叫《草船借箭》。三国故事皆为人知,可你们知道诸葛亮与周瑜谁的年龄大?”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多数孩子都说诸葛亮年龄大。我带着三分神秘笑笑说:“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才28岁,而周瑜已有34岁。周瑜比诸葛亮年长6岁。这么说吧,当周瑜在孙权帐下当帅的时候,诸葛亮还只是农村‘待业青年哩,他可是自学成材的。”这一导语,情趣横生,诙谐幽默,不仅使孩子发出由衷的欢笑,也为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重要铺垫。

二、音乐渲染融情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选取的音乐,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情节的发展上要与课文语言和谐,方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一时找不到合适曲子的课文,在阅读教学必须时,教师和学生恰当的弹奏、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新课开始时播放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也可以在教学重点段时,通过音乐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观潮》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我准备了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在这样的音乐情景渲染下,学生个个入其境,动其情,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凭着音乐的渲染,展开想象,学生似乎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的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学生仿佛听见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的响声。对课文中的“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关键词语,也带着情感的色彩及鲜明的形象为学生所理解。

三、画面展现动情

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波动、激荡、张扬,需要一定的场景、画面来驱动,入境才能入情。见到生死离别,我们会黯然神伤;见到莺歌燕舞,我们会流连往返。小学语文课文,描写了许多动人的画面,闪现在字里行间。用画面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形象一下子就鲜明起来。无数次事实表明,教室里画面一出示,孩子的眼睛就亮了。

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一课时,为了创设特定的情景,我充分利用了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亲历”红军长征艰难的斗争历程(播放《长征》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置身于陈赓、小红军战士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把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源于教材,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目的就在于以学定教,以情激情。阅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汪伦周瑜导语
导语
阳光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本期专栏导语
赠汪伦
导语
赠汪伦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