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的散文化写作

2015-09-10 03:47翟如海
记者摇篮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江律动抒情

翟如海

新闻散文是笔者在新闻工作中尝试着采用文学散文的手法去写新闻而推出的一种新闻文体,它在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力争创造一份形象美、抒情美、意境美。它集中采用细腻精彩的描写手段再现新闻事实,采用能够创造“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各种手法创造一种并不影响新闻真实的诗意。

一、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

这里的新闻散文,同文学散文的最大区别就是它要以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为基础,把反映新闻事实作为第一要务,也就是说它也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诸如记者所采写的《江畔,袒露出秀美的肌肤》是对丹东沿江景观路开通的报道;《山诗水画一家人》是对当年的杜鹃花会上,涌现的一个工人盆景世家的报道等。离开了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就没有了新闻散文的生存空间,形象地说,新闻散文是生长在新闻沃土上的一朵文学小花。

二、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创造形象美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重要因子,而文学的形象是要靠语言一字一句的刻画,就新闻散文而言,就是要集中采用细腻精彩的描写手段再现新闻事实,在新闻散文写作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认真地做了这方面的努力。如在《江畔,袒露出秀美的肌肤》中,记者这样写道:

重过五道河桥,右边是一条大江伴你前行,如九天飘落之银汉,在朝阳下闪动着满眼的繁星。月亮岛如一块治理未毕的璞玉,成了这星汉中最大的行星。大江对面,一块块江心岛扯成一线线绿洲,平稳的漂在大江之上,如生命绿舟在江中徜徉。绿洲上一簇簇钻天杨浓绿的点染在蓝天的背景上,在彩云下抒写着江上独有的抒情诗、写意画。右边,帽盔山扯着一溜青山一字排开,那一座座青峦,半山碧绿抱着一峰嶙峋,浓淡有度,虚实相间,如国画大师挥洒出的水墨丹青张挂在天地之间。

无疑,这样的描写,给人的形象感是深刻的,而这种形象感无疑增加了新闻的美感,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欣然感知率。

三、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创造抒情美

散文是抒情言志的文学样式,富有抒情性是它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在新闻散文写作的探索中,我们极力采用这一方式,在表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去抒情言志,不仅提高了新闻散文艺术品位,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新闻散文的新闻价值。如在《山诗水画一家人》中,记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最使我不能忘却的要算那山里红袖珍盆景了。山里红,多么不起眼的山野乔木,经过作者的一番匠心,硬是呈现出别样的生命,那龟裂的主干粗壮而古朴,一窟树洞于根部天然而成,剥落的树皮在树干上翻卷着,极自然地现出累累的伤痕斑迹,好似一位从远古走来的沧桑老者,而这老者却擎起一团翠绿的生机。那茂盛的花状阔叶,婆娑起舞,披拂而下,展示了挡不住的无限春光。

四、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创造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在《雕塑——江城魂》中,记者追求“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进行了这样一种创造:

滔天大浪欲将木排抛向天庭,狂飙飓风要把汉子们打入龙宫,望着眼前凝重的铜雕,我好像听到了狂风的声嘶力竭,巨浪的歇斯底里,听到了汉子们的风云叱咤,万钧雷霆,他们驾着最原始的木舟,勇敢地荡平茫茫无边的银山雪峰,在怒吼的大江之上拓出一条通向现代文明的风雨通途。这就是江城儿女的化身,这就是丹东人民的先辈………

在这里,作者将城市绿地之景,赞美家乡之情,雕塑造型之实,浮想联翩之虚努力地融为一炉,创造出一种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向以往离新闻甚远的意境美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从而增加了新闻的美的品位。

总之,广播新闻文体是新闻事实的载体,是向广大受众传播新闻事实的重要渠道,如果它在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前提下,给人们更多的美感,这实在是一件好事。也正是基于这一简单的道理,我们对新闻散文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我们的广播文体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大江律动抒情
百万雄师过大江
春 日
心中的大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会抒情的灰绿
“三个经济”律动
搞笑秀
简论抒情体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