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青年的发展

2015-09-10 07:22刘军
人民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问题

刘军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世界。而在当下,我国青少年心理状况较为复杂,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成为现当代青年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青年发展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青年人提供思想引导与精神动力,建设健康、高尚、先进、和谐的社会文化,为青年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青年 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当代青年既是我国当下时代的前沿主体,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与中坚力量,因此当代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我国当下的青年人作为一个最为敏感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正处在繁华多变的历史背景之下,各种价值观念在社会中的宣扬与流传,使青年人的成长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社会形势的风起云涌,各种社会思潮的此起彼伏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发展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心理成长带来诸多影响,青年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因此有必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引领健康、积极向上以及崇高的文化思潮,为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才可以帮助青年人化解心灵问题,促进青年健康发展。

当代青年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嬗变的主要表现。我国当代青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便是精神心理与价值观念的问题,问题的核心便是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的嬗变,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会对他们的行为原则与行为方式产生根本影响,由此对青年的成长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的嬗变性首先体现在青年思想价值观念在呈现着趋同态势的前提下又有着多元分化的独立特征。

青年思想价值观念趋同主要表现在,青年在相同的社会构架基础上成长起来,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通过相同的途径与方式获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教导、影响与规范,各种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价值观念形成了青年形成价值选择判断的主要对象,在价值观念逐渐成熟过程中青年人思想观念逐渐趋于一致。在全球化潮流中,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问题,使内容更为广泛的同质性问题与趋同的价值观念走进青年人的心灵世界。另外,多元分化的价值观念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今天,青年人的个人性格与个人价值逐渐被受到重视,青年人群体虽然处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广泛趋同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是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一种追寻个性,追求独立自我理想信念的风气①。在这样的思潮引导之下,青年更多地是在关注自身的价值观念选择与生命意义,追求个人生命价值的演绎。

青年主体思想价值标准与社会的主导思想价值规范有一定的矛盾性。主体性意识逐渐觉醒以及心智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一代青年人的主要心理特征,青年人在社会行为方面往往有一种过度张扬的倾向,尤其是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性解放主义观念的影响之下,青年人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陷入心灵与精神的困境,主要的表现形态包括精神危机、信仰缺乏、价值观念的失落、对理想的淡漠以及社会责任的缺乏等,当然,以上所提到种种问题只是在一部分青年人之间存在,当代青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够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国家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青年人健康积极崇高的理想信念,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在高等院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课程,让青年大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寻找化解自身个性张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矛盾的方式②。

我国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嬗变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嬗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社会形态结构的改变与思想价值的多元是造成思想价值观念嬗变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陆续进入我国,并与我国本土思想文化发生较大的反应,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青年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要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与影响。造成青年人思想价值观念嬗变的主要文化思潮包括西方的技术文明、个性解放主义、互联网文化、消费文化以及种种后现代主义之下的行为观念。

青年人思想观念中既有来自本土文化的影响,又有来自于外部环境文化的冲击,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的思想模式造成青年人思想观念的不稳定性,繁杂的思想观念往往很难使青年人形成坚定的信念力量,因而造成了价值观念的嬗变。价值观念的嬗变又孕育出一些新的思潮与倾向,比如极端的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悲观主义等,尤其是普世价值思想的推行,使青年人的思想行为受到极大的影响。青年人思想价值观念嬗变的现状是青年人群体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精神家园,也不能够建立一支坚定的社会团体组织,精神家园迷失、情绪观念的多元化状态以及不稳定的行为方式造成这一代青年的心灵的矛盾与痛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青年发展影响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帮助当下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促进青年心灵之中产生健康积极的理想信念,并且通过理想信念的树立而影响到实际生活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会使青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增强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民主法治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对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消极悲观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深刻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使他们逐渐形成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认识,由此梳理正确的个人人生观念与社会历史发展观念。另外,通过学习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武装他们的头脑,在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潮流中能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坚定树立起自己的良知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新型青年文化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促进新型青年文化体系的形成。青年人的文化体系主要由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其他一些规章制度等物质基础组成,青年文化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对更多的青年人群体实现教化作用,逐渐消减影响青年人成长发展的负面消极因素,从而提高他们的觉悟,使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目标④。面对长期形成的青年社会心理问题,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介质向青年人广泛宣传其思想理论,对既有的社会主流文化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逐渐体现出自身理论的优越性,使新型青年文化体系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并且以此来指导实践,提高青年人精神文化素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促进形成新一代的青年社会运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阶段,我国社会各个层面的重大变革层出不穷,青年人将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与核心领导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中,青年都是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者、受益者与受害者,虽然青年在这过程中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但是总体来看青年社会运动对于社会进步发展是起到积极意义的。青年作为时代最为敏感,最具创造力的群体通过新一代的社会运动可以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诸多创意,并且青年人群体本身会成为社会变革的受益者⑤。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途径

切实关注当代青年成长困境,了解青年利益诉求,帮助青年化解思想观念的困惑。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应当加大对青年人利益的关注力度,切实了解青年人的成长发展困境,掌握青年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困惑。

在一些高等院校或者社会科学科研机构设置当代青年思想心理发展研究小组,通过对青年成长历史的梳理,了解青年的心理构成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趋向,将关注的焦点落在青年人的利益诉求方面,研究设定一些化解青年思想困境的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研究提供诸多阵地,增加广大青年人接触现今社会思潮的机会,主动帮助青年人化解心理矛盾与精神危机,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改造为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思想动力⑥。

培育新生代的青年思想文化精英,并使其形成较强的社会效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培育新一代青年思想文化精英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年人在知识方面的素养、较高的理想激情与激进的行为方式往往对于社会改革的推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生代青年中有多数具有成为思想文化精英的潜质,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这一部分青年人可以凭借其较高的领悟能力对自我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成深刻的思考,并且对妨碍当代青年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批判,对各种不良社会风气进行职责控诉,呼唤青年人精神意志觉醒,使更多的青年人得到新的启蒙。如此,便可以成立一支强大的社会青年人组织,它所形成的强大的社会效力会唤醒青年人的蒙昧与无知,使精英文化深入青年人心,从而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通过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使广大民众广泛参与。20世纪网络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当下青年对网络媒体的了解程度较高,而且运用率也比较高,运用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是使马克思主义推向青年大众的一个科学手段。在网络传播中,最好采用通俗易懂的阐释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处理,保证符合青年大众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针对青年人的思想心理情况制定文化宣传计划⑦。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当下我国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先进和谐的文化环境

把当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优先考虑对象。青年是国家民族社会的未来,肩负着社会建设的重任,也是我国在未来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当深入考察与当代青年成长发展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密切关注各类可能会对青年人心灵、心理与思想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在帮助青年化解精神心理困惑的基础上,加强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尽量消减一些不利于青年健康发展的不良思想文化现象。破除各种不合理的制度,为青年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外部条件与科学合理的制度,通过营造友爱、诚信、团结、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为青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⑧。

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引领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等重要,在青年社会教育中应当同时加强这两个思想体系的建设,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引领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革命改革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对于指导未来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使我国社会建设具备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青年只有熟练掌握以上两种社会建设的思想体系,才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科学指导⑨。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应当让青年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境界。

切实关注当代广大青年人的社会利益问题,以利益为基本动力解决青年发展问题。要使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化,就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为当代青年思想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双重导向。青年生活实际必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⑩。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只有把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与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才能在价值和理想教育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在重视将青年社会生活与价值观教育衔接的同时,努力改造社会生活本身,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相对优越的社会条件。

不断加强社会先进文化建设,为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提供崇高、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坚持青年文化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把青年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创新文化、行为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丰富充实青年主流文化,构筑起立体式的崭新的青年文化体系,使其集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的思潮、高尚的情操、正面的行为于一体,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共同引导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实现青年全面发展。文化建设不仅强调建设,还要对一切劣质落后的文化进行批判、反思与厘清,为青年人的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崇高的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新世纪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青年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尤其重视青年人的思想观念。胡锦涛在十八大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针对我国当代青年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极有必要。当代青年多承担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使命更加艰巨复杂,青年精英只有通过广泛深刻地认识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摆脱这个时代中的一些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通过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来不断解决自身成长发展中遇到困惑问题,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完善自身价值,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注释】

①史成虎,张晓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青年政治思想引领机制研究”,《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②史成虎,张晓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青年发展问题研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③史成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青年发展问题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14年第1期。

④李养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⑤赵震:“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历史经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⑥杨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⑦蔡丹丹:“新时期在青年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⑧张超:“网络环境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⑨黄声平:“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⑩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关雪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责编/张蕾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问题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