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

2015-09-10 07:22李净谢霄男
人民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李净 谢霄男

【摘要】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统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四种方法: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深度挖掘。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研究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就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进行了阐发。中国传统文化观在其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统一、三个层面、四种方法。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个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于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华夏儿女引起为豪的资本。习近平指出,“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未断流过,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奇迹。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考察位于珠海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时,再次重申“文化自信”。我们强调树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及道路自信,为什么还要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之所以在谈及制度、理论、道路自信以后,要提出并反复强调“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这“第四个自信”,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如若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国家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将成为无根的浮萍;如若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谈国家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将失去民族性而遥遥无期。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将中华文化渗透到华夏儿女的骨髓里,成为文化的DNA。

两个统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蕴含着两个统一,即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统一以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

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统一。习近平要求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现实文化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进而言之,就是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现实文化,也要在发展现实文化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对这一思想进行解析。

一是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现实文化。发展现实文化,之所以要建立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今人的骄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更是世界人民实现本国梦想的精神养料。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诸国在发展中,均面临着种种挑战。这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发展迟滞乃至倒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万邦、和实生物、天人合一等思想,是跨越时空的智慧,是今人解决并迎接挑战的一把金钥匙,是今人发展现实文化的基石。二是要在发展现实文化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之所以要建立在发展现实文化的过程中。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唯有对接现实与未来,不断解决现实与未来出现的问题,才能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文化样态。现实文化的发展,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现实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内涵的民族精神,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所彰显的时代精神,是其所内涵的民族精神的鲜明展现。

习近平告诫我们,不仅要重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也即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需要在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生动展现,是华夏民族勇于进取精神品格的现实表现。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体制和机制,是要从根本上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能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深层次的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内在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必将壮大华夏民族的血脉,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资源和价值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括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养料,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力。

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来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尽管表述不同,所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不同,但其所蕴含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深入开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倡导富强来看,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各家各派就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法家主张以国家为本位的富强论,儒家主张以仁义为本位的富强论等等。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各国竞相变法,厉行改革,成绩斐然。先秦后,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尤为重视强国富国,尽管某些思想存在失之偏颇的地方,但对国家富强的追求是始终如一的。从倡导民主来看,“民主”这一词汇尽管是现代以后才出现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与追求国家民主相通的地方。如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魏征的民水君舟思想等等。从倡导文明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介绍和说明。如,《周易》的顺应天道治理国家思想、《正蒙》中提到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等等。从倡导和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与“和实生物”,务“和同”而拒“专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相契合。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层面来看,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追求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自由”的概念,我国古已有之。如,《庄子》的“逍遥”、《孟子》的“乐”以及《老子》的“无忧”等等。我国古代社会,虽然是一个等级社会。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从未缺乏对“平等”的主张与要求。如,墨子的“兼爱”思想、儒家的“均平”思想等等。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是一种“差序的公正”。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有《礼记·礼运》的大同篇,针对高层,该篇主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针对底层,该篇倡导“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国西周以前,恭行天罚,这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已蕴含了“法治”的思想。此后,中华儿女为依从法治治理国家,进行了矢志不移的求索,形成了诸如《法经》、《武德律》、《永徽律疏》等重要法典。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通融性。勤求古训,既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直接相连。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其是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司马迁曾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班固感言,“爱国如饥渴。”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俯拾皆是。敬业的思想,深深地熔铸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骨髓里。朱熹指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对爱岗敬业精神更是大加褒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典籍记载了诸多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案例。如《郁离子》记载济阳商人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秦末季布因“一诺千金”而免遭祸殃等等。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度谦和的民族,是一个友善和顺的民族。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通指出“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了创造性阐发和系统性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了思想资源和价值支持,二者的耦合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种方法: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深度挖掘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坚持四种方法,即: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以及深度挖掘。

固本培元。习近平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当前,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有稳固的根基,需要有养分的供给,需要有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坚持固本培元的方法论,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抓住了华夏民族的根脉,找到了华夏民族的灵魂,就能够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在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纵深的今天。固本培元显得格外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社会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薄弱等现象。坚持固本培元的方法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人民信仰、提高人民道德水平、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振大国雄伟。

扬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秉持扬弃继承的方法,对我国传统文化予以了科学的评价。他指出,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充分地加以继承。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我们应积极地加以扬弃。习近平强调,“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扬弃继承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我党在这一方法的指引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陈旧外衣,为其着上新装。扬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势必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新辉煌。

创造转化。习近平坚持创造转化的方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他指出,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中华传统美德植根于历史,从纵向来看,它具有历时性;中华传统美德对接于现实,从横向来看,它具有共时性;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从地域来看,它具有民族性。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张中华传统美德要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意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立体化的发展过程,它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局限。

中华传统美德,无论在何种时期、无论在何种历史条件下,都焕发着永恒的时代魅力。习近平还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意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能脱离当代文化,不能脱离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深度挖掘。习近平自履新后,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弘扬,绝非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弘扬,绝非是停留于口头上的宣传。他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典籍卷帙浩繁,所涉内容庞大精深。挖掘传统文化,尤其是深度挖掘,需要非凡的勇气与远见的卓识。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虽则任务繁重,但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习近平还独具匠心地谈到了深度挖掘、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问题。他指出,“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意识到自己就是挖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人公,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势必将掀起一个新高潮。

(作者均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AKS020)

责编/张晓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