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如何突围

2015-09-10 07:22付振中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论员演播室选题

付振中

【摘要】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如何实现民生新闻的突围和突破?首先要加大评论力度,提升舆论引导力,其次加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栏目的社会服务意识;还要做好主题性策划,选题上抓大放小。

【关键词】服务意识策划民生

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新闻的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大多数的民生新闻选题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给观众留下鸡零狗碎和鸡毛蒜皮的感觉,小车祸、小监控和小案件题材特别多,相同题材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屏幕上。节目的同质化倾向也比较严重,同一地区,新闻题材和报道内容每天都重复出现,省台和省会城市台开办类似的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一家电视台出现多档类似的新闻栏目。为了抢收视率,连播出的时间段都一样,相同的题材,雷同的节目,有的观众根本区分不出是哪个频道的节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时间一长,观众也产生了厌倦和反感。对这类新闻漫漫的失去了兴趣,不仅浪费了新闻资源,也流失了观众。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从1997年10月 20日开播,主打新闻栏目《都市报道》是全国开播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之一。为了加快民生新闻提升和改造,提高新闻品质,我们对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也一直在用心思考和琢磨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如何实现民生新闻的突围和突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对龙头新闻栏目《都市报道》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幅度的创新调整,着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评论力度,提升舆论引导力。民

生新闻大多是就事说事,就事论事,很少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新闻缺少声音,稿子没有力度。观众在看节目时,往往有一种新闻没说完,节目没说透,看了不过瘾的感觉,这就需要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挖掘,说开说透,让观众有一吐为快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评论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评论,更主要的是让大家真正的参与进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点评,增加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让新闻更加有力量。组建自己的评论员队伍,邀请著名评论员,每天针对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写出短评,让主持人在节目中点评,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是借题发挥,但是要用平实直白的语言表达,力争做到观点独到,语言犀利,表达直接。也可以邀请观众到演播室参与新闻的评论,和主持人一起互动交流,发表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代表观众发声,替观众出气,让观众看了解气、解恨,让观众感到新闻有力量,频道有声音。我们还通过热线电话和微信、微博,让观众发表评论,表达对《都市报道》中播出的每一条新闻的看法,在新闻直播中以游走字幕和副播的形式播出,既丰富了评论的内容,也加强了节目的互动,让观众对新闻有参与感。

为了加大评论力度,我们还在演播室设置评论区,引进著名评论员到演播室点评。在每天的编前会上,确定一个当天的重点节目,提前和评论员沟通,确定评论内容。把评论员请进演播室,让评论员在演播室点评,还可以让主持人和评论员就评论节目交流互动,既增加评论的权威性,又增强节目的直播感。和腾讯公司合作,利用腾讯的评论平台。每天设置一个话题,引进全国的著名学者和各行各业专家在腾讯演播室录播,这些专家学者站在全国的高度看河南,对设置的话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点评和剖析,把评论的视野拉大拉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评论得更透彻。

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在新闻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新闻的竞争再也不仅仅是第一时间抢时效和先机的竞争,同时也是提供第一时间的解读、第一时间评论的竞争。媒体要有自己的声音,新闻要有力量,就要进一步拓展新闻时效性的内涵,加强评论,力争做到观点独到、力透纸背,把评论作为自己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栏目的社会服务意识。把观众当做用户,把节目当产品,产品好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节目做得好不好,由观众说了算。每一个人都要有用户思维,一切为用户着想,注重用户体验。也就是寻找我们的目标观众和收视群体,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用户,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为我们的收视群体着想,让每一个编辑和记者都有真心为观众帮忙、替观众跑腿的意识,从心底为用户真帮忙。在民生新闻中,求助和帮忙节目占了很大比重,都市频道的新闻热线每天都接到大量的求助电话,很多普通百姓遇到困难,无论大小,只要无法解决,就想到给媒体打电话。虽然很多时候,媒体也无力和无奈,但是,对于那些我们能够帮忙解决,又能做成节目的求助,我们都会义无反顾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前一段时间,一名年轻女子给《都市报道》的新闻热线打电话求助,自己给家人看病借的十万块钱丢在出租车上了。接到这个热线后,我们当即派出两路记者分头采访,一路记者和出租车客运管理处联系,另一路记者和交警支队联系,帮助失主调看监控,查找那辆出租车。同时和省交通广播电台联系,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发布消息,全城帮助失主找钱,经过连续两天报道,一名当天乘坐同一辆出租车的乘客主动到派出所,交还了十万块钱。记者做节目要给观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做节目而做节目,对当事人毫无帮助的选题,坚决不做。在帮忙线索中,有很多患者无钱救治的求助,对于这一类选题,我们只要认定求助对象有故事,能感人,可以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情感,我们就全力以赴提供帮助。因为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注,对疾病和生死的关注,是普通人最基本的关注,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对妇女儿童的关注,更是节目报道的主要内容。像去年十月份,我们接到开封一位观众打来的热线,他七岁的女儿意外掉到了油锅里,全身重度烫伤,在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急需医疗费。我们立即组织记者分头采访,在开封和郑州第一人民医院以及省红十字会之间牵线搭桥,为烫伤的小女孩开设捐款热线,经过连续多期跟进报道,最后为烫伤的小女孩募捐了八十多万爱心捐款,除了解决治疗费用外,还剩余了20多万的捐款。最后,小女孩的家长把剩余的这笔钱又捐给红十字会,成立了救助基金,让爱心继续延续。另外,对大量的不能做成节目的求助线索,像失物招领和寻人启事之类的线索,我们用游走字幕和口播的形式,给观众提供帮助。对记者来说,帮得再多一点,做得更细一点,效果就会得更好一点,观众对我们的节目就更喜欢一点,我们的收视也更高一点。

做好主题性策划,选题上抓大放小。

注重节目品质的提升,做大气、主流的民生新闻节目,让民生新闻回归真正的民生。在选题和节目内容上抓大放小,就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做大策划,记者不仅仅就普遍存在广泛关注的问题去做调查,而且更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做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民生选题,为观众做切实有效的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民生选题,对于这一类问题,记者要深入报道,详细调查。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这类选题老百姓愿意看,政策发布后,职能部门也有话说,希望通过媒体来发布传播。记者要抓住报道时机,把这类选题做大做透,做策划报道,做组合报道,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做出来,帮观众解疑释惑,而不是简单地做条新闻,做一下政策解读。在法治节目和案件报道中,要有“大法治”理念,要做“大法治”节目,摒弃“鸡鸣狗盗”的小案件,选取典型案例,报道有警示作用,能够给观众提供法律帮助的大案件。另外,做好新闻故事和情感新闻,挖掘大量存在于生活中的真情故事,以真情故事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多做有真情实感,有温度,有热度的新闻,提升专业品质、打造绿色收视。

猜你喜欢
评论员演播室选题
新年刊
选题有误
电视新闻演播室的环境设计探讨
演播室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打造地方广播的评论架构体系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