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副刊《运动汇》报道研究

2015-09-10 07:22李澹殷勤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民晚报

李澹 殷勤

【摘要】《运动汇》是《新民晚报》于2013年4月8日创办的一份体育类副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其报道特点、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些建议对其它晚报的体育报道来说,同样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民晚报》《运动汇》体育报道

一、报道特点

1、内容本土化,注重贴近性

《运动汇》抓住贴近性,将报道集中于上海赛事、球队和运动员,力求贴近受众生活和比赛现场。经笔者选择统计发现,10期《运动汇》中共有报道98篇,其中与上海有关的报道共31篇,近报道总数三分之一。以中超比赛为例,《运动汇》报道多数集中于报道申花、申鑫和上港这三支上海本土俱乐部,其报道数量几乎也占到了中超报道总数的三分之一。除此以外,《运动汇》还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体育运动、全民健身意识等融入日常报道中。

据调查,在阅读《新民晚报》副刊《运动汇》的被调查者中,生活在上海的被调查者占71.43%,而期望可以在《运动汇》中看到与上海有关的体育报道的被调查者占阅读《运动汇》总被调查者的97.14%。《新民晚报》副刊《运动汇》受众的兴趣中心已经在向本土化、贴近性倾斜。抓住“本土化”这一特点,才能进一步扩大受众群、提升传播效果。

2、报道典型化,以人物报道为主

《运动汇》在报道中不再是“广撒网”,而是善于抓住一些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典型赛事和人物进行报道。

以2013年冬季奥运会特刊为例,不再是一味的将目光放在中国队参与度高、夺金可能性高的赛事中。而是在各类比赛项目中选择了一些我国群众特别是南方城市市民接触度低、媒体曝光率相对较少、具有冬季赛事独特性的运动项目进行报道。通过这些具有典型性的个别项目,以点带面的对冬奥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既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增加报道的趣味性,也不显得文章冗长、拖沓。

在题材选择中,《运动汇》既有人物报道,也有赛事报道,除此之外对于赛事背景、赛事评论也都有所涉及。在这众多的报道题材中,人物报道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经笔者选择统计发现,10期《运动汇》98篇报道中,人物报道42篇,约占报道总数的42.86%。

3、独特的切入点

《运动汇》不再仅仅以赛事作为报道的背景,而是以文化内涵为依托,寻找不一样的突破口,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10期《运动汇》中出现的四篇专题报道为例。分别是“中国赛场上的洋裁判热”、“中超球队主帅的健康调查”、“主帅身边的翻译们”和“父亲节专题报道”。这些专题报道的对象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记者通过不同的角度,从独特的突破口出发,将体育与中西文化差异、个人身体素质等相结合。这样独特视角下的报道新颖、别致,让读者感觉耳目一新。

4、富有趣味性的语言

《运动汇》的报道整体语言风格轻松、幽默。首先,文字比较口语化,同时夹杂一些上海话,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通俗易懂,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在和受访者对话,使平面的报道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其次,《运动汇》报道中还经常用到极富趣味性的俗语、俚语、歇后语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此外,《运动汇》报道中还经常化用、改编当下热门的流行词、网络语等,迎合大众的普遍兴趣。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幽默手段,大大提升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报道优势

1、良好的办刊环境

随着21世纪的来临,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网络媒介的冲击、广电媒体在视觉听觉上的固有优势,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先后编制、印发了一系列计划要求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需求,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而《新民晚报》作为一份综合类的晚报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时机,在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下,创发了体育类副刊《运动汇》。

2、多样化的受众群体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运动汇》的受众多样,在年龄层次、工作岗位以及收入层次上分布相对平均。其中有28.57%的外地受众,他们大多是流动的、不确定的潜在读者。进一步对潜在的读者群进行分类和调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运动汇》的受众面、增加受众人数,提高影响力。多样化的受众群体,可以进一步挖掘《运动汇》的潜力,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

3、准确的自身定位

首先,尽量多的报道在上海举办的赛事;其次,尽量多的报道上海本土球队、球员的赛况;第三,尽量多的报道人民群众生活中参与度高的运动;最后对一些国际性的、相对小众的、群众参与度不高但喜闻乐见的项目也应有所涉及。这样的编排不仅吸引了固有受众的视线,也抓住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和上海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下的报纸定位。

4、创新使用新媒体技术

《运动汇》在技术上做出了大胆创新,不仅纸质版以副刊的形式出版,电子版也随着《新民晚报》电子版一同出现。这样使原本受到传播载体、版面大小所限制的纸质媒体在阅读上变得更加便利、快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运动汇》周刊在时效性上的不足。

5、丰富的文化内涵

《运动汇》的体育报道突破体育报道的限制,旨在宣传体育文化和精神。报道不局限于运动本身,更加人性化,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使得报纸本身增色不少。由此可见,运用体育报道反映体育文化和精神,也是很值得其他晚报体育报道借鉴的。

三、报道不足

1、专业性体育报道比重较小

《运动汇》在内容选择、采编团队和与外媒的合作上都与专业性体育刊物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多数专业体育刊物都选择一个项目来进行报道,使得报道更加全面、集中,更具说服力与影响力。其次,在采编团队上多数体育刊物都选择了在体育界或者某个运动项目久负盛名的记者、编辑,而且会有常驻比赛现场实地报道的一线采编团队,对于运动项目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提升报道乃至报纸的整体水平。最后,众所周知很多运动项目在国外的发展比国内更为成熟,拥有更为完善的报道体系,与外媒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使报道更加全面。在这些因素上,《运动汇》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也就直接影响其体育报道的专业性。

调查问卷显示,有55%的被调查者是因为《运动汇》缺少体育深度报道和专业性报道而拒绝阅读。由此可见,现在的读者对于晚报体育报道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娱乐性上,对于体育赛事专业性的报道也有所追求。因此《运动汇》作为一份体育类周刊,单一的以说故事的形式来报道体育新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专业性上有所提高。

2、缺少与新媒体技术进一步的融合

在调查问卷中,没有阅读过《运动汇》的被调查者中,有40%是因为其信息更新慢而拒绝阅读。由此可见,当前只是在技术上以电子报的形式加以弥补是远远不够的,还缺少对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利用,例如时下流行移动客户端、手机报、微信平台等的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

《运动汇》的报道特点鲜明,其报道优势在于独特的报道环境、准确的自身定位、悠久的办报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报道的不足之处则是缺少批判性与深刻性、缺少专业性报道、缺少与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运动汇》率先将纸质媒介搬上网,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受限难题,给其他晚报体育报道提供借鉴。但对于体育报道来说仅做到报纸上网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还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报道出去。所以要进一步挖掘移动媒体资源,如手机报、微博报道等,不仅可以提高报道的速度,还可以增加与受众的互动。而且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研发还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社会提供给大家的资源是一样的,关键是要能够把握时机,将其为我所用。

2、适量增加体育专业性报道

作为地方性晚报体育报道的通病就在于缺少对于体育赛事的专业性、深刻性报道。而为了弥补这些不足,首先需要适量的增加采编团队中体育专业类记者、编辑的数量,学习其他专业类体育刊物的经验,为我所用。其次,可以将体育报道的一些栏目固定下来,形成连续性的、相对专业的报道。对于一些专业性较高的体育赛事,可以适量减少故事性报道,进行一些对于运动项目的说明与介绍、赛事过程的具体报道等。

3、树立品牌意识

《运动汇》报道手法、风格与《新民晚报》体育新闻版一脉相承,相对于其他晚报体育报道而言更加成熟。但是《运动汇》一刊至今未在群众中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也没有能够进一步扩大读者群。笔者认为除了其自身亟待完善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可以确立自身地位的一个突破口,从而在读者中树立自身的形象,赢得受众良好的口碑。比如对于一个发生于上海本土、影响力空前的赛事,为其提供依托。而《运动汇》应该在这样的契机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抓住机遇、一鸣惊人。

参考文献

①宫芷英,《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弊端及其解决办法》[J].《记者摇篮》,2005(12)

②李思姗,《在文化和娱乐之间调整与平衡——〈新民晚报〉文娱版30年略论》[J].《今传媒》,2013(2)

③安娜,《从〈体坛周报〉的成功论体育类报刊的生存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

④左天威、徐佳,《刍议〈足球周刊〉成功之道》[J].《科技与出版》,2012(3)

⑤蒋家风,《在“赛”字上出观点在“事”字里讲故事——新民晚报体育新闻报道思路新探》[J].《新闻记者》,2011(3)

⑥张攻非,《构筑立体报道的几根支柱——晚报体育新闻特色析》[J].《新闻记者》,2001(08)

⑦吴忠生,《晚报体育报道的“三张牌”》[J].《新闻实践》,2006(6)

⑧顾理平,《晚报体育报道的新突破——评〈扬子晚报〉“世界杯特刊”》[J].《新闻通讯》,1998(9)

(作者:李澹,上海体育学院学生;殷勤,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民晚报
哲理漫画
新民晚报,生日快乐!
90后,再出发
《新民晚报》90载光影里的历史记忆
扬帆正当时
阳光灿烂的日子
框架理论下老年人的媒介形象研究
因为看到的太多
一日
在文化和娱乐之间调整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