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的基本特征

2015-09-10 07:22尹宏伟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群社交时代

尹宏伟

【摘要】2013年11月央视新闻《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播出后,围绕互联网思维的发问层出不穷;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时间又引爆新一轮热议。而这两个词描述的就是泛互联网环境,未来互联网就是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对于媒体人而言,必须要尽快超越固有的思维定式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才能走出困局获得新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泛互联网社交媒体

众多具有传统属性的事物被互联网化后,相对于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换代则明显滞后,对互联网的看法大多还停留在工具层面。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提出后,人们突然意识到“互联网就是生活”已经越来越清晰,我们都面临着由工业人变成数字人的转型。

一、泛互联网时代人类将生活在网上

1、互联网思维与泛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首先鹊起于传统制造业领域,主要指制造业领域应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这个原本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内备受关注的概念,如今已经超越了制造业领域,渗透到了其他领域以及生活领域。简言之,互联网思维就是对传统思维定式的破除,对传统认识框架以及知识结构的突破,这些改变必将是深远的具有颠覆性的。互联网思维本质核心是交互的思维,以个体的感受维系互联网关系,体验感、认同感、参与感是主导因素。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范畴,也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它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智能家电等等。

2、互联网+与泛互联网

互联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1.0时代,以搜索/社交为特征的Web2.0时代,现在,以大互联为主导的Web3.0时代已初现端倪。大互联时代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普及,加之物联网的盛行将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大互联时代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Web3.0时代就是互联网+的时代,就是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可以与任何领域、任何事物融合,由于互联网的加入,任何领域、任何事物也必将呈现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存在状态。马化腾是国内互联网+理念最早的提出者,“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互联网+意味着颠覆和思维惯性的破除以及行业的裂变或者整合,更意味着大互联大互通时代来临。在泛互联网时代,世界变成网络构筑的虚实交错的世界,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网络环境完全融为一体,毫不夸张的说,网络即生活,未来人们将生活在网上。

二、泛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基本特征

未来泛互联网时代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平台,更是我们的生活平台,将是我们所有一切活动的基础环境,一切都在网上进行,我们日常接触的主流媒体是社交媒体(也称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是什么?简言之,它是用户社会交往和信息分享的平台。”①“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好友动态,而且还可以享受到学习新知识、休闲娱乐、获取最新咨讯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内容;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在新闻媒体方面的属性逐渐变得明显,新闻信息需要及时采集、发布,并需要经过二次传播甚至多级传播,而社交媒体在这些方面都有着简易快速的有效渠道。”②

在社交时代具有社交功能的媒介我们称之为社交媒体,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通信终端与传播终端合二为一”③的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正因为此,学者们将智能手机归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代媒体。社交时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典型特点是UGC(用户生产内容)-“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④方兴东创造了博客中国,开启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

1、媒介垄断结束,圈子社会来临

“早期的社交媒体主要是在线聊天室和博客的形式,从2002年到2004年,Friendster、MySpace、Bebo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三个社交类服务网站。2006年,Facebook诞生并迅速成长为全球用户量最多的社交网站。近些年来,豆瓣、人人、天涯、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使中国的社交媒体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态。”⑤

社交时代,传统的传受关系被彻底打破,媒介垄断已经不复存在,靠传播新闻内容,推销硬广告的手法已经不适应于泛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生存要求。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就是基于社交理念运营的一种商业型的社交媒体,依靠的就是开放、共享、交互的互联网思维,衍生出了独特的淘宝“亲”文化。“不管是亲文化,还是主人文化,以及其他的客服文化,目的都是希望与用户构建一种超越买卖关系之外更深层次的关系。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并不会随着交易结束而结束,而是更持久更深入。”⑥这恰恰是社交媒体最大的特征,任何一个终点都是另一个新的起点,点与点之间的关系靠多种因素维系,不单是交易关系,情感、志趣、分享等等各种人类的情感都可以成为维持交往的因素。

社交媒体具有网络的去中心化特质,传统概念里传者受者的严格界限消失了,以个体为中心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形成发散的网状传播路径。“社会化媒体的特点是用户唱主角。他们在生产内容,但是推动他们生产内容的底层心理需求是社交。用户不是为生产内容而生产内容,而是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获得更多人的关注。”⑦社交时代熟人和朋友构成的圈子社交将是主流,普通大众将是信息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们不再关注媒体里的新闻,因为微博微信里的信息远比那些新闻更有吸引力也更合自己的口味。内容不再是决定媒体价值的核心元素,与个人相关的社交圈子里的信息才是人们关注的方向。

2、地球村里,网络社群化生活是常态

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在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现实,网络连接的地球村是人类在网络环境下的重新部落化和社群化生存。“信息的集群方式构筑了新的社会集群,从而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这样原来社会学中研究的‘人’和‘聚落’在网络上就变成了‘虚拟人和社区’。”⑧网络社群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关联而成的某种联系,它是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实体性的映像存在。社群凝聚了网络上众多分散的实体人类,同一个人根据不同的志趣可以参与不同的社群,网络社群与现实生活形成虚拟与现实之间交织融合的生存新状态。基于社交需要的信息交互行为凝聚了人们的认同感,满足了人们的参与感和分享体验,人们会根据熟识程度、观点立场、志趣甚至购物喜好在网络上组成虚拟的社群,未来我们都将生活在这些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社群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效应通过网络这一虚拟载体被极度放大化,特别是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与用户已经高度融合统一。人与人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每天会耗费大量时间通过社交工具和其他网络终端产生大量的信息交互行为。

在未来泛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要求传媒的注意力从以新闻产品为中心转到以社群为中心。而媒体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根据社交媒体的特性和功能,做出相应的转型或对媒体的功能进行再定位,这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对媒体进行全面的互联网+,彻底打破旧有的媒体模式,建立新的具有社交媒体特征的适应泛互联网环境下生存的新型媒介。

结语

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都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它们对人类世界的改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注定逃不过这场技术浪潮的席卷。我们发现,在不同的领域内,一些思维方式的改变已经悄然发生了,众多实体店面对电商的压力纷纷关门,积极借用互联网思维调整发展模式转而寻求网络化新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出现,各种智能设备已经进入家庭,这个时代从概念到现实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了。

虽然现在社交媒体已经普及,但是其潜在的互联网功能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泛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媒体还有差距。针对未来泛互联网环境,媒体的生产重心将由生产新闻产品向服务型的社会资讯实体公司转变,朋友圈、社群将是媒体展开各种活动的基点。如何理解互联网思维,如何运用好互联网+,尽快建立新的具有社交媒体特征的、适应网络生存环境的新型媒介才是当下媒体人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这决定着媒体的未来。

参考文献

①⑦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2(1):3、4

②殷乐,《全球社交网络新态势及文化影响》[J].《新闻与写作》,2012(1):16

③④黄金:《媒介融合的动因模式》[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221、257

⑤杨玲,《中国社交媒体内容与功能分析——以QQ空间为例》[D].武汉理工大学,2013

⑥钟殿舟:《互联网思维——工作,生活,商业的大革新》[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2

⑧季铁主编:《数字传播——交互与影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8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社群社交时代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