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弹幕传播在传统电视互动方式中的变革和趋势

2015-09-10 07:22李敬虎马小明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亚文化弹幕

李敬虎 马小明

【摘要】2015年,弹幕传播延伸至传统电视领域,呈现出了全新的传播特点和收视景象。本文站在传统电视的角度,挖掘了弹幕传播进入电视节目后的特点和互动模式变化,探讨了弹幕传播给传统电视互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并分析了弹幕传播在电视中运用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弹幕传播传统电视变革

弹幕,原意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后因视频画面上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所以网民将这种有大量的评论出现时的效果做弹幕。能在屏幕上发射和显示评论字幕源自技术的支持,目前,弹幕技术主要运用在网络视频中,常见的弹幕视频网站有AcFun以及后来的bilibili。弹幕视频具有互动性强、即时性和传播内容碎片化的特点等,是一种围绕视频展开的新的评论互动方式。

2015年,弹幕这种新型的观众交流形式从网络走进了传统媒体领域,在电视节目中弹幕初露拳脚,如湖南卫视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湖南卫视第十届金鹰节互联直播盛典、2015北京电视台春晚中,一些节目在播放时,观众发来的评论以弹幕的形式在电视荧屏上显示。在当下激烈的电视收视率的争夺战中,这种尝试无疑会给电视媒体带来变革与突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电视中弹幕传播的特点和景象

作为一种根植于“御宅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弹幕天生带有浓厚的网络亚文化特性,同时弹幕的生产方式是借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因此,它又受到互联网传播的诸多影响。总之,弹幕传播应用在传统电视中将会出现独特的特点,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电视的双向互动,并且达到实时互动的水平

一般来说,电视是单向性很强的大众媒介,是典型的线性传播模式,反馈微弱、滞后。引入弹幕传播后,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实时参与互动,表达自我,这本质上是电视的传播者让渡了更多的主动权给受众,但另一方面,按照媒介“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对媒介的使用是有目标导向的,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需要的满足与媒介的选择联系在一起”。①受众在获得主动权和自由表达的狂欢后,就更加拥护弹幕电视,客观上回报电视传播者以关注度和经济效益。另外,传统视频的评论是“一维”的,评论与评论之间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够并列展示,而在弹幕视频中,评论却是立体地呈现出来。②

2、弹幕叠加了新的表达维度,电视线性叙事方式被打破

新技术使传播平台和媒介形式多样化,由此带来信息的多元化和文本的碎片化,同时传播实践也塑造了撒播的、碎片化的主体。③弹幕评论基本在10个字以下,且表达的意思浅显、单一,碎片化现象严重。这一方面在于网络技术和流媒体的技术特性所决定,文字的阅读和生产都倾向于简单化、碎片化;另一方面,弹幕是随着电视画面出现,稍纵即逝,难以引起他人关注。

不论是单一线索或多线索并行,电视都是以线性叙事方式为主的,这是电视的时间一维性决定的。弹幕的传播方式创立了电视传播方式的新维度弹幕,在声音和图像上有叠加了文字传播。弹幕一般是根据情节和电视内容产生的,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弹幕的与电视内容无关甚至是对抗式解读的,这时,调侃、解构性的弹幕内容将创造出另一维度的叙事空间和表达进展路径。且值得一提的是,以后的弹幕内容甚至会出现表情和图表,动画等形式。

3、网络亚文化延伸至电视正统文化地带

弹幕传播是在亚文化色彩浓厚的“御宅族”群体中生长出来的,它具有明显的表达方式调侃化、互动圈层草根化、内容立场解构化等特点。当弹幕传播进入传统电视界限内的同时,其文化基因中的娱乐性和亚文化性质必然延伸至传统电视的主流文化地带。这带了的不仅仅是交流和融合,而更多的是对抗和挑战。在这场文化进退的博弈中,主流文化背后有强大的制度支持,将会在管理上压制住弹幕亚文化的解构,当然,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并没有断然明清的界限,亚文化会一定程度上地渗入。当然,这是否是正义的、有利的需要具体而论,这不在本文论述的题中之义,在此不再赘言。

二、弹幕传播给传统电视带来的变革

1、弹幕传播方式对传统电视传播者的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使用弹幕这一形式的互动方式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仍是传播的重要主体,他们负责节目内容的生产、把关与播放,弹幕这一新兴互动方式产生后,会给传播者带来双重性的变革,一方面在激烈的电视台收视率争夺中,观众的反馈便于发布方(编剧、影视公司或电视台)掌握观众意见,改进和重新创作;另一方面,也对传播主体的创作能力、作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满足观众的口味和需要成为衡量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

2、弹幕传播方式对传统电视传播内容的变革:观众对内容和意义的“二次创作”

在弹幕互动环境下,受众具有了部分传播自主权,他们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往往会对原内容意义进行延伸,对原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因此,有可能带来原有内容意义的改变甚至颠覆,因此,不仅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电视作为提供内容的第三方,也对内容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宣传性内容(如政治宣传、商业宣传等)。原来的电视文本在这里是弹幕电视这一文本的“指谓”,指谓“是符号最直接‘客观’地指涉的对象或含义,亦称‘外延’‘指示义’、‘字面义’、‘本义’等等。④

3、弹幕传播方式对传统电视交流互动的变革:围绕电视节目形成社交格局

传统电视的交流互动方式比较单一,观众反馈回来的信息数量极为有限,且仅限于电视台与观众内部的沟通交流,引入弹幕传播后,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互动渠道的开辟不仅使互动内容的量大大增加,也使互动的形式更加灵活和深入——互动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吸引观众观看和更多观众参与互动,观众收视粘性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以往的电视观看是个人化或家庭化的行为,针对节目的讨论也较局域化,弹幕视频的产生却使这种观看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受众的互动范围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弹幕互动方式的开辟不仅使互动内容的量大大增加,也开创了观众与观众之间讨论交流的新格局,形成了围绕节目内容讨论的“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将人们聚集到了一起,使他们共同去体验感知以及分享感情。集体性的活动会很大程度上强化节目的感染力,观众的不同反应会配合情境产生“共鸣”或者“感染”的效果。

4、弹幕传播方式对电视角色的转变:弹幕与视频画面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

首先,文字和视频相比,文字是抽象的符号,视频是直观视觉符号,二者的符号特征对不同的观众带来的冲击力和关注点是不同的。如:成长于“读图时代”的年轻一代,节目的画面会占据其更多的注意力,而成长于“读报时代”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在文字暴露于眼前时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向文字转移,其关注点更多地落在文字上,文字帮助他进行理解和思考,因此,符号的特性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接受心理。另一方面,弹幕是以飘过的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种移动的符号相比相对静止的电视画面而言,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人类的感官触觉有一定极限,注意力也是,在一定时间内,在“此”注意力的投入会造成在“彼”注意力的缩减。

因此,当文字开始占据电视机屏幕,和以往无弹幕的视频相比,势必会对观众的观看习惯造成冲击,文字会分散观众注意力。如果文字本身带来的信息量或者趣味性超过了电视画面本身,观众对文字的注意力甚至会超越画面,成为最主要的关注点。

三、弹幕发展趋势

1、总体趋势分析

2014年,谢梅等做了一项调查,从趋同选择、弹幕形式、弹幕内容、使用动机等方面解释了受众喜欢这种打扰性的传播方式的原因。在11名受访者中有9名提及更为关心弹幕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并且弹幕内容是受访者判断是否能得到内心愉悦的依据。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内容相同的弹幕,在11名受访者中有5名认为主要是因为某些弹幕的呈现形式引发了大家的共鸣。⑤

弹幕传播的总体趋势,一言以蔽之,就是弹幕传播将给电视带来了新的积极变革,在合理管理和运用的情况下,二者将呈现出共同繁荣的局面,且在电视中运用弹幕传播的方式,将会兴盛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弹幕传播毕竟滥觞于“御宅族”的青年趣缘群体,属于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所以,它可能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它将作为一种亚文化的传播方式存在,喜欢不喜欢的将实现分流,出现弹幕和非弹幕两种方式。区分方式也会多种多样,比如,专门的弹幕电视节目,划分弹幕区域,可以选择开或关掉弹幕等。

2、未来弹幕传播的特点

弹幕传播在电视中的运作,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在技术、商业、社会制度管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未来的弹幕电视可能会出现一些更加纷繁的新特征、新现象,而且不可避免地将在初期阶段出现诸多负面影响和混乱行为,这样为学界引发了诸多新的课题。目前可以预见的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弹幕电视将和网上论坛、贴吧、社交平台等实现文化融合、互动,在流行文化和语辞方式上实现传统媒体场域与网络媒体场域的汇通,弹幕具有反复出现,重复跟风的特质,电视和网络将共同成为社会流行语的发源地,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将明显增强。

其次,电视的线性叙事方式将发生变化。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费德勒曾指出,技术形态的沿革必然导致媒介形态的变化,从而引发内容形态的变革。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弹幕技术的进入,必然导致电视叙事方式由叙事行为向网络叙事方式的转变。例如,由于弹幕信息占据了一部分注意力,线性叙事方式将把速度放慢,以减少情节的信息量,牺牲部分声像内容以容纳弹幕内容。当然,调和这一矛盾的办法远不仅限于这一种,还可能出现其他多种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矛盾必然引发电视线性叙事向着网络特质的变动。

此外,弹幕视频在电视上也将会招致诸多负面问题。由于弹幕传播本身的去体制化和反逆行,加之商业力量的推动,在监管尚未成熟,甚至完全谈不上有监管的环境中,将出现很多负面现象。例如,弹幕植入广告的盛行;迷信、反动言论的出现给电视台等多方带来危害;弹幕内容的粗俗言词,以及由此引发互相恶意调侃谩骂等;另外不得不面对的是,当前的关键词智能过滤方式可以被轻易避开的难题,而且,流行语和暗语还具有明显的纷繁多样和频繁更新的特性。

网络技术的革新者似乎也意识到了网民的这种意愿,每一次新技术的发明都使得受众的话语权再一次增强。然而,自由的滥用必将导致各种灾难。因此,弹幕传播是否是积极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合理的规范。

参考文献

①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1999:323

②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17

③张芳圆,《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微博碎片化现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④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95

⑤谢梅、何炬、冯宇乐,《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闻界》,2014(2):37

(作者:均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亚文化弹幕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带刺的苍耳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体现主文化的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