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15-09-10 07:22
南风窗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世俗官场职位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点燃了中西医之争的浪潮,不禁让我想起百年之前中西医存废之争。当时,中医被扣上导致中国衰退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帽子,被激进派全盘否定,其中不乏大家—鲁迅、梁启超,或存、或废是中国能否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弱国思想引起的文化自卑,用科学取代传统则是一条重要的出路。经过近百年的科学考验,中西医存废之争逐渐演变为中西医之争,这是中国文明崛起的先迹,如何在争论的热浪中继往开来而不是再次陷入极端,更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思考,需要实践的。

—陈贤芝(读第24期《文化与文明视野里的中西医冲突》)

一个年轻公务员的官场心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机关公务员的普遍境遇。世俗观念下公务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只有一个标准:职位的高低。职位越高,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就越大,反之亦然,但毕竟能走上金字塔上层的人少之又少。刚进机关的年轻人心怀美好,对未来充满希望,步入中年后却因为体制编制的原因而止步于某个职位,不免岁月蹉跎。一些勇敢之人,想打破现状另寻发展,但又怕世俗的眼光,或是害怕失败,也或是对自身的官场未来还抱有一丝希望吧。

—会游泳的鱼(读第24期《一个年轻公务员的官场心态》)

确实,死亡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围绕此进行的生命教育与医学科普在我国长期处于缺失或空白的困境,这是导致很多隐患纠纷甚至上升到“杀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公众对医学常识的认识与了解严重缺乏,但如无政策层面的支持,单凭医疗机构想要破解困局,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类似广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这种在政府主导下,由专业医疗机构发起的组织融合了政策支持、专业技术的优势,同时又有与患者广泛接触和沟通的渠道和资源,打通了“医”与“患”的壁垒,可谓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有理由期待其取得预期效果,并能被广泛借鉴。

—天天天蓝(读第24期《姜虹:建立医患共同体需要人文精神》)

人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人生中人和事,我们就会感到幸福了。幸福就这么简单,它是可以用心态来控制的。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如意在我们眼里的是坏事、倒霉事,但是经我们积极心态转化就会变成好事,因为它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培养意志,抗挫折的能力。经历了这些事,就会让我们成熟起来,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郑来福( 读24期《幸福可控吗?》

猜你喜欢
世俗官场职位
领导职位≠领导力
不愿向世俗投降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世俗的力量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