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内涵及培育路径

2015-09-10 07:22蒋小平张云霄
人民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培育路径

蒋小平 张云霄

【摘要】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是司法伦理和检察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特定的基本内涵。在社会转型时期,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缺失极有可能导致检察机关外在形象的受损、冤假错案的酿成以及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丧失。为此,有必要在新一轮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培育中国特色的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服务“依法治国”和“法治反腐”建设。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伦理 具体实践 基本内涵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90-05       【文献标识码】A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内涵的相关释义

从道德文化层面上讲,亚里士多德曾将“伦理”定义为“善的及正确的行为”。①而具体到何为“检察伦理”?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林辉煌先生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释义:“检察官(检察)伦理属于法律伦理和司法伦理之一环,乃在揭示检察官之行为准则,是现代检察官的精神文明,更是检察体系的脊梁,为法律正义及司法道德的守护神,系检察官所应具有的一种谦逊、真诚的精神,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严守分际,约束自己,有所不为,有所不取之准绳。”在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权的一个重要分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必然是检察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即指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职务犯罪侦查检察官)在执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中所共同认可、普遍遵循、具体实践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基本种类。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大体上可划分为“人的伦理”—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伦理和“行为的伦理”—职务犯罪侦查行为伦理。其中,职务犯罪人员伦理可进一步划分为: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个体伦理和职务犯罪侦查人员集体伦理,前者是指作为个体的职务犯罪侦查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其实是微观的个体的心理描述;后者是指作为整体的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群体所应具备的职业共同感和共同责任规范,其实是宏观的集体的心理状态。而职务犯罪侦查行为伦理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外部行为伦理和内部行为伦理。其中,前者是指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基于自身职务行为在对外交往和活动中对应表现出的行为规范;后者是指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在检察内部工作中所应恪守的行为准则。②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主要特征。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既具检察伦理所应有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更加强调忠诚的政治信念和素养。对法律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没有国界,但是检察官却有国界。在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突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要求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相比于其他法律人更应具备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忠诚于检察事业的坚定政治信念和素养。第二,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追求。众所周知,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本质上就是侦查与反侦查之间的一组激烈的活力对抗,而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显然要比犯罪嫌疑人的私权利强大得多,职务犯罪侦查权稍有适用不当就会直接侵害甚至践踏犯罪嫌疑人的私权利。为此,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就更为重视,绝不允许以牺牲人权来实现所谓“治罪”目标。第三,更加注重保持相对独立的禀赋。客观而言,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对象往往都是所谓的“位高权重”的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诱惑多、风险大、人情杂。为此,职务犯罪侦查伦理要求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行为选择在坚持党的领导下须保持相对独立,依法规范履职,绝不允许在重压之下而“滥权”或者“乱权”。第四,更加注重保持客观公正的履职义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侦查实质上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一种“溯源性认识”,其所追求的事实只能是法律事实,而不可能是客观事实。为此,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就更加强调职务犯罪侦查人员须积极履行客观公正的法律义务,绝不允许做追求犯罪的“狂热分子”,而是做公正、理性的“法律守护人”。第五,更加注重案件保密的履职需要。“侦查秘密”被认为是侦查工作的黄金规则,职务犯罪侦查伦理要求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不仅注重保守侦查秘密,而且注重保守案件相关人的合法个人隐私。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缺失的现实危害

直接危害:外在形象的受损。司法外在形象尤如一人之外貌,健康、文明和开放的司法外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会赢得社会公众的好感和亲近,反之亦然。对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而言,良好的职务犯罪侦查外在形象的树立必须要有职务犯罪侦查伦理作为内在支撑和保障。笔者在基层检察机关调研中发现,在一起贪污案件查办过程中,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在前期初查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对案件进行立案侦查,直接将犯罪嫌疑人从其女儿的婚礼上“带走”。笔者专门为此对1000位社会公众进行了调查,从收回的928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来看,有80.6%的社会公众表示这样的办案做法有背人情伦理。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并未违反法律规定,并且具有所谓的“震慑贪腐犯罪”的社会效果;但是,这实质上严重背离了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关于“人的本质在于其精神性”這一要求,不仅给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及其人员的外在形象。

间接危害:冤假错案的酿成。客观而言,刑事司法中冤假错案的形成往往有着非常复杂的因素,既包括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绩效考评机制不尽科学合理、办案机制不尽健全等;又包括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司法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业务能力。但是,“司法伦理缺失,仍然是妨碍客观公正执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也是导致冤假错案最重要的原因”③。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缺失往往导致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以“追求治罪”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而几乎不顾伦理的价值导向和内在要求。因此,从表面上看,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及其人员似乎暂时“成功”地突破案件,但是从长远看,为冤假错案的酿成埋下了祸根。笔者在某一基层检察机关进行调研中发现,在一起受贿案件的侦查中,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发现该案犯罪嫌疑人与其嫂子有私通行为,侦查人员调取了两人在宾馆的开房记录和相关录像资料,并以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威胁,“如果其不承认犯罪事实,就将此事予以公布”。在迫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犯罪嫌疑人承认了犯罪事实。对此,笔者认为,上述案例并非“个例”,其实质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即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往往本想利用“攻心为上”这一侦查谋略来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但是“剑走偏锋”式的办案态度和方式,显然违背了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关于保密的要求,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于是“高压”之下必然极易造成冤假错案。

根本危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丧失。从本质来讲,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就是社会公众对于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的一种高度的信任、认可、尊重,是实现社会“良治”的价值目标之一。但是,现实情况正如有学者所言:“司法职业化改革与司法职业伦理建设之间的落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司法伦理滑坡,正是当前司法公信力饱受质疑的重要原因。”④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司法工作和“法治反腐”的一把“利劍”,其权威和公信力的树立事关检察机关整体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树立。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较粗浅,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系统规范尚未形成,就更谈不上用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来指导职务犯罪侦查实践,而这恰恰是往往被忽略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威和公信力无法得以有效树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2009年,山西省繁峙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穆某被纪检部门“双规”,此事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经调查,穆某将职务犯罪初查权这一公权当做自己的“敛财工具”,多次“以办案为名”向当地矿主索要“进贡”,疯狂敛财,最终自己把自己送上不归路。⑤显然,这不仅仅葬送了个人前途,而且更重要的是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而这一危害后果绝不会在短时间内得以修复。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培育的主要路径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伦理,其养成需要经过长期性、系统性和职业化的培育历程。在新一轮司法改革和检察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培育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打造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的良好外在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品质,更有助于进一步形成长期有效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笔者认为,可考虑建构“四维一体”的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培育路径模式,具体而言:

规范确定:明确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表现行为。“如要建立一套符合社会期待的检察伦理,必须尽可能让抽象的检察伦理内涵具体化,并对于未能形诸规范明文的检察伦理内涵,充实其论述,使之得以成为检察体系及社会各界共同认知的价值,才能有效地被遵行。”⑥笔者认为,在新一轮司法改革和检察改革中,应切实明确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具体表现行为,使得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外化为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硬约束”。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此只列举三项较为重要的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日常行为规则。第一,侦查讯问中的伦理行为规则: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正当权益,包括休息权、隐私权、宗教信仰等;使用文明、规范、科学的讯问用语,不得侮辱或者变相侮辱犯罪嫌疑人人格;依法、科学、适度地适用侦查讯问谋略,不得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取证。第二,侦查取证中的伦理行为规则:积极履行客观义务,依法收集各种证据,包括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罪重证据和罪轻证据;依法保管、处理涉案款物,严禁私自扣押、处理、占有涉案款物,严禁侵犯当事人合法经济利益。第三,侦查措施适用中的伦理行为规则:依法、规范、适度地适用各种强制性侦查措施和技术侦查措施,不得超期羁押或者变相羁押;在侦查措施适用中获取的相关人员合法隐私应当为其保密,严禁以此威胁、引诱案件当事人。

制度保障:保障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强制效力。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是在道德文化层面上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及其行为的一种“软约束”。如何让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真正成为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及其行为的“硬规定”,是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培育的必要路径之一。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做法或许能带来启发,其主要是将“检察官伦理规范”实质效力与“法官法”产生连结而发生强大的法律约束力,对于违反“检察官伦理规范”的情形,需按照“法官法”的规定,予以惩戒。

为此,笔者认为,结合司法改革和检察改革,目前可考虑采取以下具体举措:一是对于职务犯罪侦查主任检察官的选拔和遴选,除了要考察他们的办案业务能力,还应当着重考察他们的职务犯罪侦查伦理遵守情况;二是在科学设置绩效考评的前提下,将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考评纳入到日常考评之中。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可考虑一是在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时候,适当增加关于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在内的检察伦理的相关内容;二是单独制定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在内的检察伦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切实明确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

教育引领:健全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培训形式。培育职务犯罪侦查伦理须注重发挥检察机关的组织力量,注重教育在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培育中的强大引领作用。各级检察机关须通过系统性地、长期性地、综合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来逐步培育职务侦查伦理,让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具体地感知、体验和自觉地实践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笔者认为,具体可从以下着手:一方面,各级检察机关应将对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整体检察教育培训体系中来,对于有条件的检察机关可以考虑对新入职的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统一开展扎实的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教育,从一开始就注重树立正确的司法职业观,切实把好入门的“思想槛”;另一方面,按照“抓住关键少数”的理念,着重加强对从事职务犯罪侦查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高级检察官)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对于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培育的示范、导引和推动作用。

文化熏陶:促成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价值认同。职务犯罪侦查伦理就是一种关于思想道德的文化,而检察文化本身也是以一种关于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的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是相连、相通和相融的,检察文化对于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培育具有正面的、积极的、独特的推动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促成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对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自觉的价值认同。而这种价值认同则是根深蒂固、长期持久的。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检察文化在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方法等都面临着发展新态势⑦,检察机关应积极鼓励检察干警和社会公共参与到检察文化创新中来,让其在文化的熏陶之下,共同推动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培育和养成。以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为例,2013年该院组织宣传处与反贪污贿赂局的干警们根据所办的一件典型贪污案件,自编、自导、自演、自制了微电影—“伏虎记”,讲述了反贪干警办案的艰辛、对法律的敬畏和对职业的信仰,并向在人大代表座谈会上予以播放,受到人大代表的高度认可。此外,2014年该院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干警根据近三年来所查办的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自编自演了“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舞台情景剧”,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全媒体的手段向社会进行展示,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好评和认可。

美国著名法学家罗伯特·N·威尔金曾说过:“法律人不仅是法律的代言人,还是人类灵魂的发言人。法律职业不应仅为一己之私利而离群索居,而应为了回应人类内心的一种原始的渴望而产生和存续。”⑧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作为地地道道的法律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作为纯纯正正的法律职业,都须有现代职务犯罪侦查伦理作为内在的精神支撑,而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培育则须深深扎根于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司法改革的现实需求以及检察人员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提升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神圣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检察工作和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职业品质。

(作者分别为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当代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注释】

①甘绍平:《伦理学的当代构建》,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第23页。

②张志铭,徐媛媛:“对我国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初步认识”,《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③龙宗智:《检察官客观义务》,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392页。

④万毅:“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划分”,《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3页。

⑤王研:“神秘的初查权”,《半月谈(内部版)》,2009年第14期。

⑥蔡碧玉等:《检察官伦理规范释论》,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3年,第3~4页。

⑦王向明,张云霄:“检察机关参与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径考察”,《人民检察》,2014年第11期,第28页。

⑧[美]罗伯特·N·威尔金:《法律职业的精神》,王俊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5页。

责编 /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培育路径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