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实力

2015-09-10 07:22
人民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实力外交和平

“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

近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中国的和文化,以及和谐相处的国际观。在我国的外交战略和举措中,我国政府也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和实力的理念来处理对外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的筹建……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和实力”思想正实质性地发挥作用,并将在未来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所谓“和实力”,是指一种可以总结和指导中国“如何获得实力”的发展哲学以及“为何运用实力”的外交战略,其实质是以和平的方式发展和使用实力。“和实力”概念是对“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等概念的超越。它是一个融合的概念,融合军事、经济、文化、制度等多个领域,呈现出所容领域多元的学理特质;它也是一个浓缩的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奉行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秉持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历史传承的思想品质。“和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和文化,也形成了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发展观和外交战略思想,可谓恰逢其时。

提出并强调“和实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和实力是用自己民族话语表达、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和优秀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自觉的表现。中华民族应该讲自己的话语,讲自己的和实力,这是民族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民族理论思辨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的体现。

提出并强调“和实力”,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基本遵循。中国倡导和平发展,打破了西方“国强必霸”的逻辑。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世界主流的情况下,惟有和,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惟有“和”,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惟有“和”,世界才可以避免战争与灾难。毋庸置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须在和平发展的前提下才会切实得以实现。

提出并强调“和实力”,是中国和平外交的思想武器。在世界局部动荡仍旧频发的今天,民族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宗教派别的明争暗斗依然不断。面对这样的局面,西方国家解决这些矛盾的模式,要么是进行直接军事干预,要么是经济制裁,要么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争端等。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摆脱了西方国家固有的矛盾解决方式,向世界打出了自己的“和平牌”。

……

对概念、范畴和理论的思考与追求,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民族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本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借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契机,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战略思想的学习把握和当今世界格局及其趋势的分析观察,特邀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和实力”展开深入探讨。

在全世界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和世界都需要停下脚步,聆听人类前行时对和实力的真切渴求。中国和实力要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一方面应当将和实力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思想进行论述和建构,另一方面更应当将和实力的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一点一滴地落实践行。我们希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从历史传统中整合并发掘出来的 “和实力”,能够不断发扬光大,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做出应有的贡献。

策 划:贾立政

执 行:陈阳波 魏爱云 马静 李祥峰 谭峰 刘瑞一

高骊 潘丽莉 张夏梦 郑清源

猜你喜欢
实力外交和平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