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馄饨忆旧

2015-09-10 07:22雷辉志
食品与健康 2015年1期
关键词:冷面荠菜馄饨

雷辉志

菜肉馄饨在上海又叫大馄饨,是上海的特色点心,过去一般饮食店里都有卖的。菜肉馄饨也是上海人喜欢在家自制的食品,每逢休息日,粮食店卖馄饨皮的柜台前,顾客都会排起长队,可见菜肉馄饨在上海老百姓中受欢迎的程度。

顾名思义,菜肉馄饨的馅就是由肉和蔬菜两部分组成的。上海地处盛产青菜的江南地区,青菜是最常用来做馄饨馅的。夏季产的鸡毛菜是一种很小的青叶菜,也可取代大青菜做馄饨馅。许多上海人喜欢在炎热的夏季,用青翠鲜嫩的鸡毛菜来包馄饨吃。此外还有荠菜,也很受上海人青睐。荠菜有野生的,也有在地里种植的,它带有一股荠菜特有的清香,做成的馄饨别有风味。

和吃大盘饺子不同,上海人吃馄饨都是一人一个碗,把煮好的馄饨放入盛有汤水的碗里,就着汤水吃馄饨。考究一点的,用肉汤做馄饨汤,也可以是就放一些盐、味精以及猪油或麻油勾兑成的味精汤。吃之前,上海人总喜欢在馄饨碗里,撒一点胡椒粉。

上海不光有大馄饨,还有小馄饨。

小馄饨是上海餐点中的一绝。小馄饨的皮又小又薄,馅是新鲜的猪肉糜。包小馄饨时,一只手掌上放馄饨皮,另一只手拿细长的竹片往馄饨皮上抹上一丁点馅,然后拿皮的那只手的几个手指三两下往中间这么一撮合,一个馄饨就包好了;那一丁点馅的作用,大概就是将馄饨皮黏合住。包小馄饨看似容易,其实也需要有一点窍门的,没有学过的人任凭用手指怎么捏合,也包不好。小馄饨一定要配上鲜汤而食,一般是用猪肉骨头熬制的老汤,汤内一般不放酱油。吃小馄饨要用汤匙,舀起馄饨带汤一起吃,这样吃到嘴里更觉得鲜美滑嫩。

上世纪70年代,上海的小馄饨才一毛钱一碗,只比阳春面贵两分钱,正可谓物美价廉,而且大街小巷的饮食店都能吃得到。此外,还有挑着馄饨担子沿街叫卖的;也有一些个体摊贩,将包好的生馄饨卖给顾客,让他们拿回家自己煮。小馄饨曾让许多老上海人为之牵肠挂肚,就连一些曾到过上海的外地人也特馋小馄饨。我父亲便是一例。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一生病就没胃口,他上海的外婆就去饮食店买一碗小馄饨给他吃。回重庆几十年了,他还念念不忘儿时外婆给他吃的小馄饨,这里面既有亲情的关系,也和小馄饨自身的美味分不开。如今只要去上海,我父亲都会到处找小馄饨吃,只可惜现在正宗的上海小馄饨不太容易吃得到了。

以前在上海的饮食店里,还有一种只在夏天供应的冷馄饨。炎炎夏日,热汤面销路不好,各饮食店都做冷面出售,生意好极了。受到冷面生意的启发,一些饮食店也卖起了冷馄饨。因为是冷食,馅里放肉糜不合适,所以冷馄饨的馅完全是用青菜做的。做好的青菜馄饨放锅里煮熟,捞出让其冷却。顾客来买时,就将馄饨盛在盘子里,淋上酱油、醋、辣椒油和芝麻酱等和做冷面差不多的调味料,拌一下就可食用了。

如今上海市面的馄饨种类繁多,有鸡肉馄饨、虾肉馄饨、三鲜馄饨,还有广东的云吞、四川的红油抄手等等。不过,在老上海人眼里,只有上面说的菜肉馄饨、小馄饨和冷馄饨更具上海特色,也是老上海人心中抹不去的印记。

猜你喜欢
冷面荠菜馄饨
学包馄饨
Noodle or Roll?
我家的“冷面杀手”
馄饨大作战
高原往事
荠 菜
谁动了我的烤冷面
春在溪头荠菜花
挖荠菜
挖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