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矢志改革者一展身手

2015-09-10 07:22曹鹏程
决策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矢志改革者中央

曹鹏程

“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促进改革正当其时,让矢志改革者一展身手。.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行进至一个重要节点。十八届三中全会300多项改革举措,正抓铁有痕地一一落实。对于新的改革举措而言,这是从种子到萌芽的关键阶段,需要破土而出的决心;对于改革者而言,这是持续发力的攻坚阶段,需要“千斤顶顶万斤”的能量。然而,综观当前改革,虽大势已起,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推不转、落不实、改不动的问题。

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利益关联者的主观阻碍。改革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中央反复调研和论证过的改革细则,部长司长都通过了,到处长那里却要再“研究研究”;简政放权的刚性目标已然“约法三章”,但一些含金量高的审批改革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凡此种种,背后无不横着利益藩篱的阻隔。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清除改革过程中的“堰塞湖”“中梗阻”?首先得解决好“想不想改”的认识论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了,皆大欢喜的改革越来越少,不能再指望改革会让所有的人高兴,未来改革中动一部分人利益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需要“黑得下脸、铁得了心”的利益调整,没有一点为大局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肯定成不了事。

二是来自改革本身的难度所造成的客观阻碍。深水区的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破”的决心,还包含着重整、创新、构建等工作,而且往往缺少经验可循。权力放下去了,下面却没接住;新政策出台了,配套改革措施却没跟上。如果不正视改革落实层面的这些困难,终究会使改革效果打折扣,影响改革信心。

改革如何“谋”?这就要把改革的方法论学透吃透用透。作为改革执行者,要全面吃透精神、准确落实举措,引导并激发推动改革的力量。

有了“想改”的决心、“谋改”的方法,还要有“善改”的能力。对当前身处改革一线的领导干部来说,这也是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达12次会议的连续指引,到鼓励自貿区摸索可复制经验、支持自贸区扩围;从总书记与参加大轮训的县委书记面对面座谈,到要求强化重用矢志改革者的用人导向,所传递的信号十分明确:中央就是要力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骁将。

闻鼙鼓而思良将。每一场伟大的变革,都意味着艰难的利益调整和路径创新,也都伴随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人才需求。在中央支持和群众呼唤下,“燃灯者”们流汗流血,但绝不会再流泪。身处改革时代的干部,无可避免会承受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机遇面前,一切抱着逃避、迟疑、观望态度的人,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退场。

越是困难重重,越应果断出击;越是惰政滋生,越要加快推动。一个让矢志改革者一展身手的大好时代,必将不断创造新的改革奇迹。

猜你喜欢
矢志改革者中央
矢志攻坚 稳步挺进万米深海
——载人深潜研发团队
矢志中医终不悔——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人生故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向改革者致敬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如何创造环境, 让改革者“有为”
有心育才是前辈 矢志报国看后生:颜正明与二百五十八个特困生
吕日周:10年前的改革者对今日的启示
选好用好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