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中辨析,于继承中创新

2015-09-10 07:22曹海涛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课堂信息技术

曹海涛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拓展了老师们在课堂中施展的无限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惑。作者运用电子白板执教了《海底世界》一课,对电子白板优化语文教学进行了实践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电子白板 信息技术

一、“传统”与“创新”——信息技术不是绊脚石

我第一次运用电子白板执教《海底世界》一课后,大多数教师为我的手忙脚乱而忧心忡忡:上课既要拿书,又要操作电脑,拿触摸笔控制白板,还要在白板软件和PPT课件之间切换,哪还有心思关注学生呢?还有老师为电子白板反应迟钝(第一次把所有的视频都做到了白板课件中,占用了太多的系统资源,电脑配置又不高)、白板写字位置偏差(上课时学生走动碰歪了投影仪)等问题而无可奈何,课堂上总是要“修”电脑、“修”白板,操作媒体的时间比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多,课堂教学效率太低,这是浪费学生的生命。还不如一支粉笔加上三寸不烂之舌,带着学生一遍遍地朗读、体会,早就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何做好?首先,新技术的推广与学习要做到位,让老师们真正感受到新技术的优越性、实用性,使他们知道“手忙脚乱”只是暂时的,“反应迟钝”“位置偏差”是可以避免的。其次,要做好培训工作,让老师们熟练地操作新技术。最后,适时而用,适课而用。

二、“课内”与“课外”——信息技术双管齐下

《海底世界》一课在“动物馆”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特有的“探照灯”功能,让甲学生在绘声绘色表演后请其他学生猜动物,然后请甲学生亲自拖动“探照灯”搜索到答案并展示动物视频。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饶有兴致地猜谜,兴趣盎然地揭示答案,专心致志地观看视频,再加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对每一种动物的行动特点都感受深刻,多重感官的参与、丰富的课堂语文活动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极富情趣,像这样的电子白板课堂参与活动还有很多,如:白板“直接书写”、课堂提示时“遮挡”的使用、视频播放时“即时插入”、“FLASH插入”、“图片展示”等,都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传。

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质,课外学习是极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信息技术将提供学生在课外学习时的技术保证,使学生的自我探究更有效。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我布置一项作业:制作一张和海底世界相关的手抄小报。与同学或家长组成学习小组,围绕海底世界,收集不同的资料(图片、文字),进行适当的排版,使之形成一张融知识、美感于一体的知识小报,也可制作电子版小报。作业布置后,我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如何借助网络搜索相关的信息,如何复制、粘贴、插入图片、制作标题文字等,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一张张略显幼稚却五彩斑斓的小报出现在教室墙面上。学生在这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合作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

三、“预设”与“生成”——电子白板架起橋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整合,总是因为教学课件预设的不可更改,课堂教学只能按部就班,而被专家指责为只关注预设,只关注教师的教,不能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把学生这一课堂的主体抛在一边,课堂教学走向封闭、僵化、重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如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如何发展?

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电子白板有时能解决这一困惑,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海底世界》教学前,我制作的电子白板课件只是设置背景的一页页空“卡片”,但我为课件的生成准备相当丰富的视频、声音、FLASH、图片等资源,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和我共同研究,运用这些资源为课文涉及的“动物馆”、“植物馆”、“矿物馆”制作三张名片,名片上有对场馆的宣传标语,有文字的介绍,有图片的展示,有视频资料。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课文介绍的场馆特点一目了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而且展示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作良好的示范,可贵的是这些都是师生在课堂中随机即时完成,长此不断的生成性的训练,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创造意识何愁无法增强呢?电子白板正为这一生成性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硬件、软件保障,多媒体不再是倒霉体,信息技术真正为各学科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四、“效率”与“时间”——整合应用矛盾永恒

信息技术于课堂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可母语教学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实现,靠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朱熹提出“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必将压缩学生课堂语文实践的时间,可能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涵泳流于表面。形象、直观的图像、视频再美,背景音乐再美都不能替代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的。《海底世界》中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各种各样,学生观看了视频后,已对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特点有所感悟,指导学生朗读时,发现学生的感受还比较模糊,但因时间的关系只能匆匆带过。

如何使直观的图像、视频与课文的语言文字整合无缝,在时间的控制上如何做到恰到好处,既有信息技术的适时参与,又有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解决整合应用中的永恒矛盾,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主题。

猜你喜欢
电子白板语文课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阅读教学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