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

2015-09-10 07:22孟斌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问题提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孟斌

摘 要: 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和经验作为出发点的,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这就为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的重要意义和有效策略展开探索。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提出 教学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1]。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教学形式,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教学十分重要,以下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的意义和有效策略的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的重要意义

数学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培养学生认知的一种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认知发展的途径。数学问题的提出并不像单纯解决数学题那样有公式、程序、计算方法和解题方法可作为参照,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观察、探究和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从而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

2.1创造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存在以下问题:课堂上一直由老师提问学生,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或者环境,长期如此,造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2]。因此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集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么一道题:集合{a,b,c}的真子集有多少个?然后写出一种解题思路,答案是8个。这时会有很多学生的答案是一样的,也有学生答案是9个或者其他,和老师不一样。学生心中就会有疑问: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而当老师告诉学生7个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思路不正确的学生就会有疑问8个为什么是错的,无形中就形成了问题意识。经过多次这样的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不断提高,这就为学生问题的提出做好了铺垫。

2.2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问题提出方面还存在学生心中有疑问,发现问题存在却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不敢提问的现象[3]。要改变这样的现象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首先可以从课前的预习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比如对教材例题的不理解时,对自己的理解方式质疑;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老师的思路,比如有的老师在解函数过程中将一些觉得简单学生会理解的步骤直接省略,只写关键步骤,有的学生就会不理解。这时要引导学生对老师的解题步骤进行质疑;最后在课后练习中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质疑中习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还有没有比参考答案更清晰简便的方法等。

2.3锻炼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所提问题的质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经常会问学生“这道题这么解决对不对?这样解题好不好?”等没有技巧性的问题,无形中就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所问的问题质量均不高。因此需要老师先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然后锻炼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比如可以教会学生提问时考虑到提问的技巧,比如灵活运用类推、替代、介入、比较、列举等进行提问,提问具有针对性,比如某解题步骤为什么需要这样进行,如果用另外一种方式合不合理等,而不是单纯地提问答案正不正确。

2.4鼓励并辅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并通过提示要点等辅助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体验到了成功提问和解题的喜悦,提问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比如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直线方程问题时而向老师提问,这时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回顾求直线方程应该先求直线的斜率及公式,提示学生在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又分为直线过原点和不过原点两种情况,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当学生完成解题后老师还要告诉学生要总结经验,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应该怎么做,等等,防止学生对老师太过依赖而不进行自主思考。

2.5尊重学生的每次提问,提高学生提问的热情。

每个科目都会存在学优生和学困生,这是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现象,老师应该对所有学生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4]。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习难度无疑很大,有些学生较难跟上学习进度,当学生鼓起勇气提出问题,而问题难度并不大甚至是比较简单时,老师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尊重学生的每次提问,在维护其自尊心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提问的热情。老师在遇到学生提出比较典型值得注意的问题时会提醒全班同学注意,给予提问的同学表扬及较高的评价等,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又不典型时,老师可以从基础知识方面寻找问题所含有的价值,给提问的同学以鼓励和肯定,保持和提高学生提问的热情。

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都能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种数学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數学课堂有效进行。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锻炼学生提问能力、鼓励并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每次提问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董文贵.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J].品牌,2015(03):218.

[2]王诗婷.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问题提出的策略[J].中学教学,2015(02):59.

[3]权亚荣.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研究[J].赤子,2015(05):294.

[4]何官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2015(07):191.

猜你喜欢
问题提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导引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