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方法

2015-09-10 07:22李维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提高方法小学体育

李维

摘 要: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它要求以最快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跑过规定的距离,其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速度的快慢。本文就影响小学生短跑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短跑成绩 提高方法 小学体育

引言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项目,如果说田径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的话,那么短跑是田径的基础,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从事其他体育项目时做到游刃有余。在短跑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追求跑得快,却忽视跑得轻松、自然和正确的短跑技术动作,影响了跑的成绩。短跑的成绩由起跑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时间和距离及各部分跑的技术完成的质量决定。要提高短跑的成绩,就要提高和发展这四个部分的技术和能力[1]。因此,在小学短跑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遵循短跑教学原理,再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和爱好等特点,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速度能力,达到提高短跑成绩的目的。

一、影响小学生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按照全程跑技术的特点,通常将全程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个阶段,小学生对终点跑的要求不是很多,主要是前面三个环节。然而,在小学短跑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盲目地用力跑,造成跑的动作不规范,甚至错误,这就影响跑的成绩。例如:起跑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到口令后,不能立即做出反应,导致与下一动作的脱节;在起跑后的加速跑中,学生身体抬起得过早,影响了速度;在途中跑时,学生容易出现仰着头跑、低着头跑、坐着跑、跑时上体摇晃、跑的直线性差的问题,从而浪费体力;终点跑时,学生往往不能保持好途中跑的技术和节奏,提前减速,影响最后成绩。由此看出,正确的短跑技术能有效地发挥身体机能的能力和节省能量的消耗,从而发挥理想的短跑成绩[2]。

二、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方法

短跑的成绩由起跑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时间和距离及各部分跑的技术完成的质量决定。要提高短跑的成绩,就要在掌握好正确的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各部分跑的能力。

⒈提高起跑质量

起跑的任务是对发令信号做出迅速的反应,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一个较大的向前冲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可以看出,正确、规范的起跑姿势和较快的反应速度是获得优异短跑成绩的保证。在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练习时,采用站立式起跑。动作不规范就不能发挥起跑的作用,从而影响起跑的质量。教学中,小学生起跑质量不好的原因在于反应速度不快。在教学练习中,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心理紧张,听到教师发出信号口令后,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因此,要想提高起跑质量,必须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的起跑姿势。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起跑的反应速度:

⑴预备姿势的练习

①防止同手同脚,原地站好后采用一脚往后退步的方法。

②身体前倾,重心往前,眼前看前下方。

⑵反应速度的练习

①以各种不同的预备姿势,如下蹲、俯撑、仰卧或背对跑进方向等听信号进行跑的练习。

②站立式或蹲踞式听信号起跑10-20米。

③突然改变信号的变向跑。

⒉提高起跑后加速跑的能力

加速跑阶段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发挥出较高的跑速,迅速过渡到途中跑。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高起跑后加速跑的能力:

⑴采用站立式起跑,体会身体前倾状态加速跑进的技术。

⑵半蹲踞式起跑,单手撑地,两脚位置同蹲踞式起跑的“准备”状态,听到口令后,快速启动向前跑进。

⑶30米加速跑的反复练习。

⒊提高途中跑的能力

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达到并保持最高跑速。途中跑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如何形成和提高步长,步频、协调的摆臂、正确的跑姿、跑中的放松而采用的丰富多样的方法与手段。

⑴增大步长,提高步频。教师可采用跳绳、小步跑、蹬跳、弹性跑等方法发展下肢力量。另外,还可以加强大腿后肌肉群收缩力量,从而提高步频。

⑵加强摆臂。跑的过程中摆臂幅度要大,有力、向前后摆动,摆动方向和下肢配合协调,才能有效提高短跑成绩。经常练习摆臂对短跑来说必不可少。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摆臂动作的质量:

①原地反复摆臂练习,教师讲清技术要领,要求学生手成掌式或半握拳式,眼睛平视前方,同时沉肩,两臂以肩为轴靠近躯干,前后摆动不宜打开过大,身体自然前倾。

②屈臂慢跑过渡到加速跑。

③原地徒手摆臂练习。后慢先快,保持躯干正直,以肩为轴,前后摆臂。

⑶正确的跑姿。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是满足于让学生能跑得快,而且应该让学生从动作到要领上都能较好掌握。正确的跑姿是获得优异短跑成绩的保证,教师应选择相应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改善跑的姿势:

①要求跑时目视前方,动作放松,动作协调,用定距离的放松跑。

②多做节奏跑及后蹬跑转快跑,强调上体正直,前摆提腿带髋[4]。

③膝关节向正前方摆动,脚尖正对前方,沿画好的直线跑;多做原地摆臂练习,强调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做定距离的放松跑。

结语

短跑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练习过程,必须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遵循科学的理论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短跑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掌握的动作技术水平。小学短跑教学,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多采用有目的的练习手段。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错误,及时用语言信息提示学生,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不同素质,采取针对性练习改进技术动作,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短跑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勇.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2004(2):36-37.

[2]劉仁盛,刘建伟.小学生短跑的技术教学和训练[J].教材教法,2003:40.

[3]陆升汉,李文辉.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指导[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97-98.

[5]孙庆杰.田径[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8.

[6]赵玉萍.短跑教学中速度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9.

猜你喜欢
提高方法小学体育
简述电网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和意义
论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学院应重视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