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引洮灌区果蔬种植结构规划科学实践活动报告

2015-09-10 07:22冉晓蕾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安定区蔬菜基地家乡

冉晓蕾

一、活动背景

高中地理学习内容是中国和世界地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涉及三本必修和三本选修,但对乡土地理涉及较少。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乡土地理、身边的自然环境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安定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自然资源极为缺乏。安定区人只有更好地了解、认识家乡,才能更好地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发展与进步。经过思考与讨论,我们最终选定《安定引洮灌区果蔬结构规划》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活动,掌握更多关于家乡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自然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通过任务分配,进一步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通过实地采访与调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与想象力。

3.通过活动,了解乡土地理发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三、活动内容与步骤

活动一:安定区各个乡镇自然地理特征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平均海拔1896.70米,年均气温6.3℃,≥0℃积温2933.5℃,≥5℃积温2782.8℃,≥10℃积温2239.1℃,≥15℃积温1281.9℃,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36.9小时,最高年值2582.8小时,最低年值2174小时,无霜期140天左右,年降雨量425.1毫米,西南部500毫米左右,北部3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蒸发量平均1526毫米,是降水量的3.6倍,年最大蒸发量1750.6毫米,年最小蒸发量1173.4毫米。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夏季不太炎热,冬季不太寒冷,并且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蔬菜生长。

根据农业生物学特性和积温、气候特点,我认为北部干旱区的巉口和鲁家沟气候干燥,降水量在300~350毫米,适合于西瓜、辣椒、茄子、大蒜、西红柿的生长发育;中部半干旱区的凤翔,气温较北部乡镇低1~2℃,年降水量380~400毫米,适合种植萝卜、韭菜、大葱、蒜苗等速生类叶菜;西南部的内官、符川、香泉、团结,气温冷凉,年平均气温5~6℃,比北部低2℃,年降水量450~500毫米,适合于甘蓝、大白菜、辣椒、芹菜、胡萝卜、花椰菜、西葫芦、洋葱的生长发育。

全区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递减,降雨南部多于中部,中部又多于北部,随着水热条件从南向北变化,使土壤在水平方向上由西南向北依次呈现黑麻垆土、黑垆土、淡黑垆土和灰钙土的分布特点。此外,我区土壤有较深厚的耕作层,并且是全省肉羊生产大县,畜牧业也比较发达,有机肥源充足,加之引洮一期工程很快就要竣工投入使用,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水质优良,是天然的矿泉水,土质熟化,腐殖质多,土壤富含钾素,属微碱性土壤,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活动二:安定传统蔬菜种植状况

定西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大气和土壤没有工业污染。由于气温偏低,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对病虫害起到了天然隔离作用,病虫害少,是高原夏菜种植的理想区域。并且我区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1985年开始由零星种植向规模种植过度,1985年种植蔬菜1862亩。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蔬菜面积发展到46395亩。其中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为1601亩。双拱架无立柱组装式温室1367亩占85.38%,二代温室201亩占12.55%。其中内官、符川、香泉、团结一带主要种植甘蓝和大白菜,巉口和鲁家沟一带主要种植西瓜和大蒜,凤翔主要以速生叶菜类为主。近年来,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从中央到地方都进一步加大了蔬菜產业特别是设施农牧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办法,为我区设施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内官营镇从80年代开始由零星种植逐渐向规模种植过度。之后,内官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多亩,产量达到了300多万吨,产值达到3亿多元。近年来,内官营镇坚持建设“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清洁文明、绿色环保、平安和谐”的“五镇”发展战略原则,按照“绿色生产、品牌营销、诚信经营”的发展理念,在水川区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使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活动三:种植空间布局的设想

根据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和水量分配,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灌溉系统在安定区境内布置干渠2条,总干上布设支渠7条。受益区辖内官、符川、香泉、凤翔、团结、巉口、鲁家沟7个乡镇,规划灌溉面积12.25万亩。为此根据以上坚持原则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农业研究成果,参照武山、靖远、古浪和甘州县区发展蔬菜的经验,充分发挥水、气候、土壤等禀赋要素,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布局,提出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空间构想,计划发展蔬菜10.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0亩),建立三大基地,即高原夏菜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和高档蔬菜基地。

高原夏菜基地:根据区域土质、气候、生产条件、群众种植习惯和销售市场相对稳定等方面特点,建议在我区西南部的内官、符川、香泉、团结4乡镇建立以甘蓝、大白菜为主,搭配种植荷兰豆、白菜花、绿菜花、西葫芦的高原夏菜基地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000亩)。在凤翔镇的李家咀、中川,内官镇的先锋和万崖村建立以芹菜为主的高原夏菜基地1万亩,采取早中晚、粗菜与精细菜搭配,设施种植与保护地和大田种菜结合,坚持绿色、无公害的生产导向和“订单”生产模式,培养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特色蔬菜基地:根据区域特点、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群众种植习惯,在近城区的凤翔建立以速生蔬菜萝卜、韭菜、大葱、蒜苗、香料型蔬菜为主的城郊型短季节速生特色蔬菜基地0.5万亩。

高档蔬菜基地: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要求、市场发展前景、区域积温高、光热资源较好的特点和群众种植习惯,在巉口、鲁家沟建立以瓜类、辣椒、茄子、大蒜、西红柿、保健型蔬菜(小冬瓜、食用菌、蒲公英、苦苣菜)、浆果型蔬菜(葡萄、草莓、樱桃、桃子、杏子)为主的高档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000亩)。

猜你喜欢
安定区蔬菜基地家乡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现场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