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大学德语阅读策略研究

2015-09-10 07:22严岩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

严岩

摘 要: 学习策略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外语教学,成为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关系入手,具体分析大学德语阅读和阅读策略的分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论述阅读策略训练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定量调查47名按照大学德语教学的中外合作班的学生在策略训练前后对阅读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策略训练后,学生能更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对策略多样性的了解明显好于训练前,但阅读行为完成后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方面都存在不同欠缺。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德语阅读 策略训练 定量调查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和国外先进办学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中外合作专业,办学模式以3+1为主。即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采用中德两国高校和机构联合培养模式,在国内的三年学习中,把德语作为第一外语强化训练,以汽车服务作为专业,培养既懂德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鉴于培养能够在德语国家顺利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在课堂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成为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德语学习者的合适选择。

1.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伴随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理论。它们把学习过程看做学习者积极参与并重建信息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然运用语言的目的。人本主义学习论者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地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是能促进信息获得、储存及应用的一套过程或步骤(姚海林,1998)。任何学习者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策略。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而外语策略训练会促进外语学习效率提高(Brown,1987)。

国内研究者(文秋芳,1995)认为,任何运用得当的学习策略都有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策略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可以减少习得者的困惑和焦虑,保持或改善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越强,自主学习过程越完整,效果越好。同时,学习策略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内化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培养学习者自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学习者只有识别和使用各种合适的学习策略,才可能自己管理学习。不仅需要了解有效的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目标和性格特点的学习策略。

Hofer等(引自庞维国,2003)人指出,大学生经历了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成功才走进大学,他们已经具备了关于某些学习策略的知识及对策略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大学生更容易从策略教学中获益,也可以减少有效策略教学时间。

2.德语阅读策略

作为欧洲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德语在我国一直属于小语种,主动选择学习德语并学好的人为数不多,很多人抱怨德语的变格、变位太复杂,还有几乎无规律可循的名词词性。德语的“难学”主要在于汉德语言结构的巨大差异,相比汉语,德语属于词形变化异常活跃的“屈折语”(flektierende Sprache)。教师要帮助德语学习者克服畏难情绪,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方法吸收和运用知识,制订符合规律的计划和方案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步骤,逐步实现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策略是指导调节学习行为的宏观控制方法,而学习行为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王京平,2005)

Oxford(1990)把学习者在掌握不同语言技能时有意识运用的、可以观察到的具体学习策略称为直接策略。刘向红(2010)认为,它是学习策略的核心,直接指向具体学习活动,关系到学习语言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每一种语言技能的全过程中,学习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此表现最为突出。

作为德语学习的主要输出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因为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大量阅读德语课文既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扩充知识,又可培养语感,对所学外语产生灵感。此外,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理解占考试内容的很大比例,阅读能力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一个主要方面。

什么是阅读文章?语言学家的共识是:它是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构成的有明确语义的言语单位,是有意图的社会交际行为,既包括信息,又包括提供信息的意图。因此,阅读行为有两大环节:一是阅读目的,即外语学习者通过理解分布在语言表面的信息了解隐藏在语言深处的作者态度和观点。二是理解时联系已有知识。外语学习者解读篇章时不能被动接受,而要积极加工、串联获取的信息,结合社会语境(文化、时代),借助已有知识和逻辑推理,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意义连续体”,并试着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许多德语学习者阅读课文时总是不得要领,不善于沿着分布在篇章里的线索梳理篇章信息,了解作者目的。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正确率不高的原因不仅在于语法不熟练,词汇不丰富,主要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徐锦芬(2007)的调查发现,相对于写作和口语交际策略,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阅读策略。这意味着阅读策略训练在外语学习中不但重要,而且可行。

阅读策略是阅读者运用的策略,传授阅读策略指向学生传授如何着手理解外语篇章的方法,并使他们知道怎样在困难情况下理解篇章中重要的思想内容(Storch,2001)

徐丽华等(2012)以篇章理解为目的,介绍了七种阅读策略,并逐一对照运用在德语例文中,分别是:篇章交际语境策略、篇章内容初步定位策略、提出假设策略、补充和预测篇章内容策略、建立和扩展“理解岛”策略、概念和篇章内容视图化策略和内容精细化加工策略。

严明(2009)认为,阅读策略主要包括:关键字词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题归纳策略、精读四步法策略、词义猜测策略、略读策略、速读策略和预测策略。

刘向红(2010)也把阅读策略具体分为若干变量,有词汇输入策略、语法输入策略、翻译策略、查字典策略、逐词阅读策略、反复阅读策略、语法分析策略、补偿策略、逻辑梳理策略、判断策略、选择关注策略、猜测策略、上下文策略和广泛阅读策略。

3.德语阅读策略训练中的教师行为

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指教师指导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外语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效运用策略。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有利于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自主学习的特点,德语阅读策略培养可以主要从专门的“学习者训练”入手。徐锦芬(2007)认为,教师在策略训练中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策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完成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如何监控自己的学习及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贯穿心理引导。训练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自主学习思想,使学生明确学习策略的意义。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达成以下认识:学会如何学习比掌握具体语言技能重要;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学习者才能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是使学习者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策略及如何使用策略;学习策略训练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自己;这种训练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更好地学习创造条件。

(2)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阅读学习策略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以此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调查者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实际语言环境设计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查表,也可以采取教师单独访谈的方式。调查内容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程晓堂等,2002):学习者已经能有效使用哪些阅读策略;是否使用过一些消极的、不成功的阅读策略;这些策略使用的频率;策略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3)短时训练,教师传授和示范阅读策略和技巧,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如针对不同阅读任务,怎样使用各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阅读策略的选择要充分考虑阅读目的、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及背景知识。在此要注意,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示范自主学习技能的功效。

(4)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共同商讨解决困难的方案。

(5)提供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阅读文章,提高语感。

(6)长时训练,定期让学生进行“反省式自述”,了解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活动,以此评估学习策略的可行性和目标实现程度。

(7)坚持记录和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变化。

(8)根据自主学习训练获得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4.德语阅读策略训练中的学生行为

阅读策略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学习者的接受和认同。学习者总结并应用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机,促进他们自我监控,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学习成绩。根据Zimmerman(2001)的自主循环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运用在阅读策略训练中。

(1)自我评价与监控。学习者根据对自己以前学习表现的观察,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做出详细记录和总结,分析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训练自我监控,教师可以向学习者发放有关表格,列明需要监控的方面。

(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确定阅读目标,并从几方面分解阅读任务,如阅读速度、对段落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寻找和归纳、上下文的猜测等。

(3)策略的执行和监控。尝试应用一些教师或同学示范过的阅读策略,检查某一阅读策略是否符合阅读任务和程序。如关键词是否出现在第一句,是否可以通过近义词或同义词推断生词的意思。如果学生对策略的执行缺乏监控,则往往会局限于原来使用的更为熟悉的策略,而不采用新方法。学生可以集体讨论是否使用及如何有效使用新的学习策略。

(4)监控策略使用效果。学习者结合自己使用新策略前后的阅读成绩,分析学习结果与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重新确定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或者效果大小,进一步更新不合适的策略。

5.一项关于“德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小范围调查研究

(1)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索以下问题:①学生在策略训练前对阅读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②学生在接触较难篇章时运用了哪些阅读策略?③学生在策略训练后学会了哪些新策略?遇到了什么困难?

(2)研究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笔者任教的中德合作专业的47名学生,其中男生31名,女生16名,分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他们使用德语专业教材《当代大学德语》进行强化学习,周学时为10。笔者在学生二年级初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围绕“德语阅读策略”这一主题设计15个问题,在每个问题后给出“是”、“不确定”和“否”三个选项。问卷完成后,用两个课时集中介绍徐丽华等(2012)的七种德语阅读策略,配以给出的德语例文进行示范,追踪阅读效果。在之后四个月,安排学生每个月有一节课(40分钟)集中交流同一篇长度约为300字,难度相当于《大学德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的文章。四个月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自己阅读策略训练的反思问卷。

(3)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EXCEL和人工核查进行统计,结果用百分比显示,分析、了解学生就某一问题的看法和现状。

从问卷选项看,对于“阅读策略认知”这一主题,在策略训练前,57%的学生听说过“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只有18%的同学知道“学习策略”这一概念,60%的同学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31%的同学认同“策略学习会提高阅读能力”,81%的同学同意“大量词汇会提高阅读能力”,70%的同学认为“牢固的语法知识会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阅读策略的使用”这一部分,遇到生词较多(约占5%)的300词左右的德语篇章时,53%的同学会选择“阅读一遍后答题”,27%的同学选择“先看题目,再开始阅读”,另有11%会选择直接放弃阅读,从题目选项中推测答案。在策略选择上,77%的学生采用“翻译策略”,34%的学生使用“关键词分析策略”,13%的学生使用“速读策略”,还有7%的学生使用“生词猜测策略”。

四个月的策略训练后从学生填写的反思问卷中看出,73%的学生赞成“老师向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观念“,62%的学生认同“阅读策略训练会提高阅读能力”,8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有意识地使用至少一种阅读策略”。对“速读策略”和“生词猜测策略”的使用频率都有明显上升。71%的学生“希望老师帮助自己掌握具体学习策略”,81%的学生“希望老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估、监督策略的使用”。49%的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策略失效时,不会使用新的阅读策略”。

(4)研究分析。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对9名同学的访谈表明:在阅读策略训练之前,多数学生对学习策略不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依靠以前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采用课文精读时使用的“翻译策略”,认为语法和词汇是影响阅读成绩的重要因素。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策略训练后,学生认识到策略训练对阅读效果的积极影响,开始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但对老师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希望老师监控和评价策略的使用。另外,在一种策略失效时,学生不会及时选择新的阅读策略。

结语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随着学习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任务必然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从笔者的小范围研究看,通过阅读策略培训,学生已经有机会逐步了解和掌握策略,然而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性格特点的学习策略,并在使用过程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rown H D.Principel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1987.

[2]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y,Mass:Newbury House,1990.

[3]Storch,Guenter.Deutsch als Fremdsprache.Eine Didaktik.Theorethische Grundlagen und praktische Unterrichtsgestaltung[M]. Muenchen: Wilhelm Fink Verlag,2001.

[4]Zimmerman,姚海林,徐守森,译.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1:16.

[5]程晓堂等.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7-138.

[6]刘向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46-61.

[7]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2.

[8]王京平.德语学习方略及操练[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85-90.

[9]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10]徐丽华,田华陶.德语接受(听、读)技能教学法[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64-91.

[11]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7,169-172.

[12]严明.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103-109.

[13]姚海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37.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探析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与词汇学习策略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培养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及因果研究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初中科学体验式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