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开放性语文教学探究

2015-09-10 07:22朱林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开放性课外

朱林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性教学越来越被执教者所推崇,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求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束缚在座位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互相合作交流,学生与环境的交往更是被忽视。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允许学生离开座位,上讲台、上黑板写;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同桌,自由组成讨论小组;甚至允许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课堂中,需要学生分组深入讨论问题时,我总是允许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自由组成讨论小组。这样,因为“志趣相投”,他们讨论问题的兴趣更浓厚,讨论更激烈,对每个问题的理解更细致,更深入。课外,我常常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有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听和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正是体现了“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时时为生活”这一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一个功底扎实、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强化迁移能力。在昆曲《长亭送别》的学习过程中,正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组织学生去南京昆剧院欣赏昆曲表演《长亭送别》,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阔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由课堂环境走向了课外生活的能力迁移。

二、构建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

在平时教学中,我从不强调自身“本位主义”,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指挥棒行事,允许学生有自我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总有新鲜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以愉悦的心理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对亲情与金钱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带着愉悦的心理学习课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始终牢记自己是领路人,好比引导游客观赏无限风光的“导游者”,学生是“观赏者”。为了让学生领略到理想的风光,我妙用了“引”的作用,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习中,我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然不是机械地灌输,而是情趣调动后之所得。例如讲到小说《百合花》时,我说各种花的名字很多,你知道哪些,能说说你了解的花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工作中,我认为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怎样,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导向作用。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模式,凸显课程活动的个性化和整体性。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实施教学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思维运动空间。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采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认真地倾听,不失时机地点拨和鼓励,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与自主发现,期盼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如我在教学《散步》时,把文中的“亲情”推向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的不正是犹如“亲情”一样的情感吗?陶冶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组织开放性的语文活动

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的开放性思维能力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提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实践活动则是能力培养的载体,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要想培养能力,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样。可是,农村中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接受语文能力训练外,几乎没有语文活动。没有活动,哪有语文能力提高的果实呢?例如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没有课外活动的体验,更没有课外写作的实感。语文教学就适当融入开放性的知识,如我在教学《论美》时,让学生搜集查阅有关名人对美的看法并举例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美的;维纳斯雕塑的课外欣赏。又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请同学们搜集从古至今识别天气的方法,有哪些关于天气的民谚、俗语呢?这样学生就主动搜集相关知识。

总之,建立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农村中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开放性课外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寻求开放性道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