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法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5-09-10 07:22付秀
考试周刊 2015年83期
关键词:运用

付秀

摘 要: 传统的PLC教学存在学做分离的弊端,忽视对学生能力和创新的培养。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论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PLC教学设计,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 行动导向法 PLC教学 运用

一、引言

为适应社会对PLC应用方面人才的需求,我校在电子技术、机电技术这两个专业中开设了PLC课程,下面以《物料识别与分拣系统的控制》为例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

二、PLC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PLC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后,将“学”与“做”结合到一起,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某一控制任务,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三用二学一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于“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三用二学一创”教学思想指的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中求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用、创三者有机地结合。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主要是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过程。将整个教学环节按工作过程分为六步: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通过六个步骤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的确定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必须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合适的任务或项目中,所以项目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1)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2)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3)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联系起来;(4)学生有实施的机会和时间;(5)能激发学生的兴趣;(6)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一定的难度;(7)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任务;(8)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本项目位于自动化生产线末端,系统采用PLC控制,执行机构由气动电磁阀-气缸产生的气压驱动,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并完成物料分拣。

2.项目任务描述

首先,分发项目任务书,将学生分组,小组人数以三四人为宜,注重强弱搭配,描述项目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选择序列顺序功能图的画法,会进行选择序列顺序控制。

能力目标:能根据控制要求进行I/O分配,并画出顺序功能图;能绘制电气安装图,并根据电气安装图进行外部接线;能灵活地利用步进顺控指令编程方法,将物料识别与分拣控制系统的顺序功能图转换成梯形图;能完成系统的调试工作。

素养目标:通过完成《物料的识别与分拣控制》任务,感悟团结协作、主动探究的乐趣,对行业操作标准有所了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下发项目任务书后,通过播放和操作物料分拣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进行本项目的任务描述,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熟悉本项目的控制要求。

控制要求:生产线加工形状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种零件,其中一种为金属零件,另一种为塑料零件。在生产线的终端安装有零件分拣设备,将加工完毕的两种零件放入零件分拣设备的转盘内,由机械手将这两种零件送到传动机构进行分拣。

3.项目设计流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完成项目,体验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通过各个项目的完成,学生实验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对学生职业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有重要意义。

(1)信息收集

教师提供项目相关资料,教师在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知识目标后,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实现物料分拣控制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介绍,让学生了解顺序功能图的画法及转换为梯形图程序的方法。学生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分析项目要求,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2)计划与决策

计划与决策是指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比和讨论,制订一个好的工作计划。

学生按小组开展对项目任务的讨论,依据任务要求设计出工作方案,根据自己的方案,对小组成员做出分工,对各项工作做出计划。教师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项目认识的程度,使学生掌握设计一个控制系统的基本步骤,如何分配I/O口,怎样画电气原理图,编程的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调试程序等。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设计方案,应给予鼓励,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实施

实施是指根据制定的计划逐步进行操作的过程,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接线、软件设计、模拟调试和系统联调等步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安全文明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并将学生的安全、规范操作具体情况在工作任务单上进行记录。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工作、遵守规定的习惯。

(4)检查与评估

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自检自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工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结合他们的团队精神、工作规范等方面的表现最后做出综合评价。

教师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与回顾,对完成较好组员的表现进行当场认可,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然后就主要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5)任务拓展

学生在课后完善控制系统,按下停止按钮,完成本次物料的分拣方可结束,以此建立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6)整理现场

执行生产现场的8S管理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总之,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PLC的教学中,真正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解决方法等方面锻炼学生。但是,PLC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相关配套材料的搜集整理完善等工作,例如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锻炼,更多工程案例的搜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等。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5.

[2]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J].现代教育,2012(8).

[3]行动导向课程模式与机电专业课程模式改革[J].科技风,2014(2).

[4]任务驱动策略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7).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