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情,活学名师

2015-09-10 07:22严华
考试周刊 2015年86期
关键词:处理方式以生为本学情

严华

摘 要: 教师的课程意识要立足课堂,在课堂里展现,在学生中收获。作者从《葡萄月令》的教学实例出发,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情 教学内容 处理方式 以生为本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参加了福建教育学院应永恒名师工作室与霞浦一中联合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在此期间,我开设了一堂题为《葡萄月令》的公开课,此课受到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应永恒老师的好评,欣喜之余,我也做了反思,现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好比指挥员,如果指挥员不了解手下士兵的战斗能力,则是打不好仗的。同样,教师如果不熟悉学情,就谈不上因材施教。关注学情,了解学情,把学情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每个老师备课时应考虑到的。

一、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笔者教授的对象是霞浦一中高一平行班的学生,虽是一级达标校,但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尚待提高。经过高一上学期的教学,我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自学能力有了一定了解。“量体裁衣”,根据学情,我选择了字面难度不大但意蕴深远的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作为教学内容,加之上学期教授了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学生对“汪氏语体”有了初步感知,因此选择此文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王荣生老师曾说:“好课,要贴着语言行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说:“语文课应该以语言为核心。”因此,我决定把品鉴文本语言作为抓手,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地挖掘作品深含的意蕴。我的教学环节就是根据这一意图设计的。黄厚江老师说:“好课应该都是简单的。所谓简单,即目标简单、方法简单、过程简单,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我执教的《葡萄月令》一课,力求形象演绎他的本色课堂理论。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黄厚江老师著的《享受语文课堂》一书中的教学案例,其中有一篇就是《葡萄月令》的教学实录。品读黄老师执教的《葡萄月令》,也如品尝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令人口齿生香,回味无穷。好东西值得借鉴,掩卷深思,我想黄老师的课有哪些东西值得我借鉴呢?如果原样照搬,则无疑是走进一条死胡同,拾人牙慧,毫无新意可言。而且照搬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我仰慕黄厚江老师,他倡导本色语文和本色课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我遵循“本色”的原则,从简入手,根据学情,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整体感知到具体文句赏析,再由文句到情感的把握,最后由人及品,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根据学情,采用不同提问方式

虽然教学重点相同,但我与名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都是以“语言教学”为核心,以语言为抓手,“从语言入手,走进作者的心中”,但对这一教学重点的落实,我根据学情,采取了与黄老师不同的提问方式。教学过程是我先请几位学生选择课文中他们喜欢的段落朗读,然后请学生点评,接着我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汪老先生的语言风格。我问:“大家通过读,读出了三五老先生什么样的语言特点?”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了汪先生言风格的平淡质朴,这是整体感知阶段。那么这样的语言美不美呢?美。浓妆艳抹的城市丽人是美的,罗布粗裙的农家女子也是美的。

接着我们一起从具体的语句入手品味文章质朴平实而又生动的特点。我在设计品鉴语言问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可以从修辞、语体、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有了明确方向,学生从这些角度分别列举文本中不同的句子并进行赏析,指出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仿佛跟着汪老先生徜徉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葡萄园中,大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渐入佳境,踊跃发言,与同学分享着阅读的感受,语文的课堂俨然成了文学沙龙。

通过对具体文句的赏析,学生对作者对葡萄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理解。因学情不同,我与黄厚江老师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黄老师问:“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语言的几个‘多’?”这个问题若用来提问学生,他们会感到很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找不到思考的方向。若是这样,则恐怕学生只能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四、根据学情,单向挺近,直指文心

《葡萄月令》这篇文章仅从字面上来理解,也就是写葡萄在一年十二个月里的生长情况,学生都看得懂。关键是要带领学生发现素朴平实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群辛勤劳作的人,这群人中有个快乐的“我”,当时的“我”身处逆境却豁达自适开朗乐观。黄厚江老师要求学生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最少的文字缩写课文,学生当场完成,当堂展示,然后拟题,接着带领学生分别从题目、文体、情感等方面比较缩写的习作与原文的不同,得出汪氏散文的特点是“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的语言”。最后黄老师顺势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这样就把文中的“人”推到了前台,由文及人,接着黄老师朗读了一段汪先生女儿的文章选段,通过让学生记选段的关键词这一教学活动进一步了解汪先生当时的处境和他对人生的态度,这样由人及品,层层深入,汪先生的胸襟和气度就显现出来了。黄老师通过听说读写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语言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中。在短短的45分钟里,围绕文本全方位地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非高手非大手笔是无法完成的。

我无法像黄厚江老师一样,当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学生亦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多层次的语言实践练习,我根据学情,决定循序渐进,单向挺近,直指文心。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完语言后,问:“从这些语言中,我们读出作者对葡萄什么样的情感?”生答:“喜欢、疼爱、亲昵”,一切草木在作者眼里都有了生命的颜色,他把纯真的温情盈盈地附在晶莹的葡萄上。字里行间,我们有没有感受到作者的一丝丝哀伤与埋怨?有谁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呢?这样我引出对作者的生平尤其是他那段悲惨的下放生活经历的介绍,随后抛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告诉我们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的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应该是在任何逆境中都不能丧失对生活的情趣,不能丧失对生活的爱,在对葡萄的情感里体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文如其人,我引导学生由文及人,由人及品,作者高贵品格和豁达胸襟就了然于心了。黄厚江老师犹如汩汩滔滔的大江,汇集了百千支流,浩浩荡荡奔入大海。我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清浅澄澈,但最终也流入江海。

仰望名师,学习名师,但不要照搬名师,学其神而不要搬其形,一味照搬是没有生命力的。唯有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活在自己的学生里,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做到最适合自己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2]黄厚江.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3]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06).

本文为福建省霞浦县2014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先学后教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zz-019。

猜你喜欢
处理方式以生为本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探讨
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涉税问题研究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根部的不同处理方式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谈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