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而后方能“善写”

2015-09-10 00:12王洁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王洁

摘 要: 借助“阅读”手段,“读”出问题隐含的丰富内涵,设置的真实意图,并能够借助于“书写”活动,将思考、研析、探究所获、所得进行“呈现”和“展示”。读写能力是初中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基本技能。作者在此结合新课改要求,就初中生数学读写能力培养谈谈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读写能力 培养策略

教育发展学指出,数学学习是将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技能。借助“阅读”手段,“读”出问题隐含的丰富内涵,“读”懂问题设置的真实意图,并能够借助“书写”活动,将思考、研析、探究所获、所得进行“呈现”和“展示”,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对象“读”和“写”能力的基本要求。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严密性的基础学科,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精准性、深刻性和丰富性,需要学习对象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书写”。读写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笔者在此就初中生数学读写能力培养谈谈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一、提供充足读写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初中生深入“读写”。

数学读写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需要学习对象进行认真的“阅读”,仔细的“体味”,高效的“书写”。而笔者发现,现实教学活动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看做是语文、英语等文科教学活动的任务,轻视初中生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数学书写过程的指导,导致初中生面对问题“知之不深”、“分析不透”、“书写错误”。学习数学就是通过“读”理解其“真谛”,通过“写”展示其“内涵”。因此,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看做是讲解、练习的“舞台”,而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见缝插针,在感知数学知识点内容时,在观察问题条件时,在分析解题过程时,组织初中生进行认真“读”,仔细“写”,并引导初中生在逐字、研词、断句中,“读出”深刻内涵,“读懂”教者目的,组织初中生认真“书写”,引导初中生深入“读写”。如“菱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观察菱形图形的活动,使学生对菱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教师此时借助“阅读”手段,引导初中生围绕“菱形的性质”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并画出相关内容。初中生在“读”教材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画出了有关菱形性质的相关内容,并且试着用数学符号进行了“展示”。最后,教师让初中生将阅读所得,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运用好“预习”活动,提出学习要求,让初中生仔细“读”新知内容和认真“写”预习作业。

二、展示探析实践进程,生探师点,教导初中生有效“读写”。

教育实践学指出,数学学习是读、探、写、辩等方面综合运用的实践进程。学习对象在认知数学知识点、解析数学案例的进程中,需要运用阅读、思维、探究、书写等形式,展示出学习探知的活动“轨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亲身参与和教师科学教导下,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应展示学习探析的实践进程,将阅读和书写活动融入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进程中,在略读、研读、精读等渐进过程中,“读”出条件内涵、“读”出条件关系、“读”出解题思路,并能够根据“阅读”所得,进行解题过程的书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初中生阅读活动、书写过程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拨,帮助初中生完善和补充阅读、书写中的遗漏之处、失当之处,从而促进初中生有效“读写”。

如在“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D⊥BC,AE∥BC,DE∥AB,求证:AE=DC,四边形ADCE是矩形”案例讲解中,教师采用生探师点的教学形式,组织初中生通过“阅读”手段对该案例内容进行感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初中生意识到该问题主要是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面的案例。在精读条件内容的基础上,初中生通过阅读分析认为,要实现解题要求,需要“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及矩形和平行四边形方面的内容”。从而得到该案例解题思路为:“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BD=CD,通过问题条件,可以证得ABD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证得结论。”教师让初中生“说”出解题思路内容,并强调指出:“该问题主要是正确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书写解题过程,并对书写解题活动进行课堂巡视和实时指点,用投影仪展示其正确过程,保证书写过程规范严密。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导初中生读写活动时,要注意初中生“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避免阅读、书写流于形式。

三、实施多样评判教学,查漏补缺,指导初中生正确“读写”。

初中生作为学习实践的社会存在群体,自身学习能力素养难以与现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与之相适应、相“匹配”,容易受自身学习技能素养的影响,出现阅读不精、阅析不深、书写随意、书写不规范等不良现象。指导初中生形成和保持正确的“读写”方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评价教学手段,在指导和促进学习对象学习习惯形成方面具有卓越的功效。教师应活用评价教学,创新评价手段,在教师评价学生读写活动基础上,采用生生互评的形式,促进初中生自我对照、自我深思、自我反思、自我整改“读写”活动的开展,并对他人“读写”活动进行深入评判,从而在双向作用下养成正确读写的习惯。如在“证明题”书写过程中,教师先让初中生自己书写过程,然后组织初中生进行小组评判活动,共同辨析讨论书写得失,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证明过程,让初中生自我对照,改进不足,保证书写过程正确、规范、科学、严密。

总之,读写能力是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素养,教师应将读写能力融入整个教学活动,持之以恒,科学施教,有效指导,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