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效生物课堂的打造技巧

2015-09-10 00:12刘曙娟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学生主体有效教学

刘曙娟

摘 要: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打造有效的生物课堂是广大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也是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作者结合实例分析了有效生物课堂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有效教学 学生主体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何为有效教学呢?简单说来,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而非传统教学活动中仅有的知识量的累积。由此可见,有效教学符合当前素质化教育的趋势。初中生物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生物课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实施有效的备课

备课是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实现备课活动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究竟什么样的备课工作才能算得上有效呢?以往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熟悉教材内容、研究重难点等知识层面上的准备工作,而有效地备课仅仅是把知识层面上的准备工作作为备课工作中的一个方面,除了知识的准备以外,对学生的准备也非常必要。学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对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对教学对象足够熟悉和了解,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因此,有效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准备工作中,除了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能力特征等个体差异外,还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便于教师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二、确立有效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的依据,可以说,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效。因此,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更多会考虑知识层面的目标,而在有效教学理念中,目标的确立要求在层次上更丰富,并且各层次目标要呈现出一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例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这节内容,在确立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包含这样三个层次的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并熟练掌握其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1]。这样三个层次的目标基本涵盖有效教学中多方面的目标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非常必要。

三、设计实施有效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恰当有效的导入能够起到引起学生关注,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而这一系列作用正是有效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有效导入的设计。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设计导入时只要满足这样几个原则:简洁性、趣味性、目的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导入的效果。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种子的结构”这节的内容时,就采用实物展示的方式作为导入手段。在上课之前,笔者准备了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实物,鼓励学生自己带一些其他植物的种子。到了课堂上,笔者把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种子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引发学生一轮积极的讨论。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各种植物种子,比较分析不同种子之间的结构差别,从而引发学生的第二轮讨论。接下来笔者拿出种子的结构挂图,结合学生刚才的讨论结论,给学生明确种子的结构及各个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简洁明快的实物导入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铺设好的教学环节,有效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性。

四、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把学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后,才能算真正掌握知识。比起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对整体化的知识记忆和内化往往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性、整体性越强,学生记得越清楚,应用过程中就越得心应手。事实生物教材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知识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紧抓住这些内在联系,将各知识点进行整体化处理,使知识呈现出单元化、板块化的特点,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有效性。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部分的内容来说,在整个初中生物阶段,这部分内容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纵观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我们会发现,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和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时候,都曾经提到“两栖动物”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依据等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设计这节的教学计划时,可以尝试对教材中曾经提到过的有关“两栖动物”的知识点进行整体化处理,使得学生对“两栖动物”的认识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知,这种整体化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五、活化教学模式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习惯选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效率高、便于组织等优点,但这种讲授式教学的弊端显而易见,那就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而有效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把教学模式局限在讲授式教学模式之下,显然是与有效教学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活化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要添加一些探究式教学、实验操作式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只有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所提出的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之途。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它的实现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多方面地研习和探索,需要结合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朝着有效教学不断迈进,一步步实现有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国丽.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现代教育教研,2011(11).

[2]康刚.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J].新课程(下),2013(10).

[3]覃晓玉.初中生物有效课堂的练习设计[J].考试周刊,2011(03).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学生主体有效教学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