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指导

2015-09-10 07:22燕文滨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个别指导高中化学

燕文滨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并通过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在指导方法中的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指导 集中指导 个别指导

一、集中指导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中心目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实验前的集中指导:每次实验前,要对学生进行集中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掌握实验原理;③领会实验内容;④知道实验要用的仪器、药品及操作程序;⑤做好对每个实验现象的观察计划;⑥安全注意事项。对这六点,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并在学生阅读后予以提问讨论,以期得出明晰答案。如指导预习中和滴定时提出:①实验目的是什么?其计算的根据是什么?②应用哪些仪器、药品?③怎样洗涤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是否都要用标准液润洗?怎样排除管内液柱的气泡并使尖嘴充满液体?④中和滴定的操作程序是怎样的?左右手怎样操作仪器?⑤如何观察滴定终点?⑥怎样避免或减少操作误差?

教师在预习指导中还应注意:①回答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②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对某些实验的调整、更改、代替予以说明。

2.实验过程中的集中指导:①通过示范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其操作规范化意识。例如,教师在绪言课演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析实验时,应示范指导整套装置的安装,酒精灯的点燃,试管的预热,装置的拆卸,酒精灯的盖灭等基本操作,在后面的课程中同样用这套装置演示氧气的制法(初三)、氨气的制法(高一)和甲烷的制法(高三)。其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要给学生以同样的示范指导,突出其共性,使学生掌握此典型的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指导教师要随时注意发现他们操作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尤其是不符合安全文明规范和存在事故隐患的操作程序,此时教师要及时通过演示、讲解的集体指导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和不良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形成良好的规范性操怍技能技巧。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关键。对于化学实验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具体目的,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被那些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吸引,而遗漏了说明化学变化发生的主要观察内容。如对“镁带燃烧”,只注意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了“燃烧后生成的新物质色态”。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观察。对物质的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观察过程。再次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具体内容:A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B反应条件:C反应过程中出两现的各种现象等,并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得出合理结果。

3.实验完成后的集中指导。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必须认真地引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册或参照下面的格式自己设计)然后选择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讲评,进一步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二、个别指导方法

1.“指点迷津”式的个别指导: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回,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观察判断,采取不同的个别指导方法为学生“指点迷津”,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独立操作能力差、有依赖性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卡壳”现象。操作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不要轻易地替学生动手解决,先观察,审视,判断学生的操作方法,用语言或动作暗示,给学生以启迪,要学生分析卡壳的原因,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明白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并找出问题的焦点,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遇到类似情况能很快判断出来,做到“迎刃而解”。

2.“因材施教”式的个别指导。个别指导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外向型的学生往往敢想敢做,操作顺利时,兴高采烈;操作不顺利时垂头丧气,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出现失误或发生事故。所以,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在学生操作顺利时,要提醒他们注意操作程序和安全。在学生操作不顺利时,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问题,耐心地给予指导。内向型性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主动找老师,只是自己盲目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以为没有问题,有的学生对问题了解不透,对操作要求掌握不好,往往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教师要主动观察他们在操作中的状态,并做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指导。

3.“环保意识”的个别指导。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开设环境教育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分析为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的认识。在实验教学时,应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某些有毒气体,如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或者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排放。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有毒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者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重视环保教育就是重视素质教育,使环境教育由宣传型向实验型、参与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与技能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个别指导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整合“三部曲”
基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三材料作文写作能力培养
培智三年级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案例
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