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能力训练好,考场作文失误少

2015-09-10 07:22徐万宝
考试周刊 2015年58期
关键词:考场记叙文议论文

徐万宝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如何加强写作能力专项训练,减少考场失误,是提高作文得分的重要法宝。现结合2014年福建高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普遍失误,谈谈高考作文复习能力训练指导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减少考场作文失误有帮助。

一、加强审题立意训练,把好考场作文第一关

审题立意是否切题,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就成功了一半,若偏离题意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2015年有部分考生在审题时,只抓住某个点或某个词立意,如《勿被金钱迷惑了双眼》《另辟蹊径,闪耀人生》等,只针对材料中“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想”就随意立意,自然“谬以千里”。

近年福建高考作文一般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正确理解材料,结合实际进行想象,搞清楚材料的限制范围,才能进行合适的立意。如2012年是冯骥才关于“赛跑”的论述,理解时要明确关键词“赛跑”“时间”“路程”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进而认识人生意义,思考生命价值;2013年是顾城的《忧天》,理解的关键在于“深深地扎进地层”,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感悟;再如2015年的“空谷”,要正确理解“空谷”“悬崖”“桥梁栈道”的含义及两种想法的关系,还有两种想法对“空谷”的作用等,才会有“消极”与“积极”、“困境”与“顺境”、“绝境”与“突破”等具有比较思辨性的立意。那么,如何进行审题立意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审题立意方法。考场上,学生之所以审题立意容易失误,主要是因为方法问题,没有方法或不懂得运用方法,以致看问题片面绝对。因此,首先要介绍几种便于学生运用的方法,如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等。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的作文材料。如2015年的“空谷”材料,就可以运用分析关系法,分析“悬崖”与“桥梁栈道”两种想法的关系,探讨文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尊重差异的必要性等。

2.选择一些容易操作的审题立意材料。教了审题立意方法后,还要选择一些相类似的作文题目,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历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或名师收集整理的审题立意材料,也可自选一些关注社会人生的时文热点材料等。

3.加强审题立意方法的运用训练。有了方法后,关键是运用,只有反复运用才会熟能生巧。我们可以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或课堂内容上完后的剩余时间,选择一两则材料进行训练,采用学生讲与教师提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尽量做到看完试题就可选择相应方法准确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坚持天天练、课課练,在考场上才能做到既快速又准确。

二、加强文体结构训练,让作文既规范又创新

人要穿服饰,作文要讲究文体,选择什么文体一定要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这些年高考流行话题作文,规定“文体不限”,很多人误解为可不分文体,一些文体不明的考生更是随意发挥,从而出现了大量“四不像”的文章。为此,2015年福建省高考明确规定“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特别突出了文体要求。可考场作文的99%都是议论文,且有相当部分考生对材料缺乏准确理解,分析能力不足,摆出论据后只会一味叙述抒情,如一个考生写的《选择决定命运》就有这种失误。为此,我们要加强文体结构的规范训练。

1.提升学生的文体感,分清记叙文与议论文。可以摆出几篇规范的记叙文与议论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与《谈骨气》等,让学生明白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叙述事情表情达意,一般以时间为线索,文中也会有议论,但议论为记叙服务,是深化思想感情的;议论文要阐述观点,用论据证明观点是正确的,要用论证方法,文中也有记叙,但记叙为议论服务,要概述。学生对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有了清晰认识,就不会写得不伦不类了。

2.分解文体结构,训练作文的基本能力。可把作文分解为审题、立意、拟题、开头、结尾等几个组成部分,然后对学生进行各部分的方法指导,并突出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拟题有前附后加法、巧用修辞法、借用符号法等,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拟题方法又同中有异,思辨性议论文的拟题有独特性,如连词标志法、指出关系法、运用修辞法等。学生只要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即可。

3.加强整体结构模式训练。虽说“文无定法”,但没有遵循一定的结构,学生就容易写成“四不像”了。因此,遵循一定的整体结构模式是写准文体的便捷途径。记叙文有睹物思人式、一波三折式、设置悬念式、冰糖葫芦式等,议论文有并列论据式、分论点式、正反对比式、类比式、起承转合式等。只要介绍几种最基本的结构模式并举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模式的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就可稍加变化“创新”作文。

4.列提纲训练。学生掌握各部分结构的写作方法与几种基本的文体结构模式后,怎样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呢?列提纲是一种非常简便适用的训练方法,学生既可在课内又可在课外独自进行,既可列规范的作文又可列创新的作文,既可构思出有模样的作文又可节省许多时间。

三、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使作文既条理又思辨

作文的构思具体体现在思路上,要脉络清晰合理。一篇文章要是杂乱无章,言而无序,纵使语言文采飞扬,也不能成为上乘之作。2015年的考场作文中,多数考生能做到文体规范,思维严密,如《以积极之心处世》运用起承转合结构,脉络清楚;但也有不少考生写的议论文,失误较多,要么分论点之间只会并列,要么就是句段之间分离,引证与前后不勾连,缺少逻辑关系,显得思维凌乱。因此,在加强结构模式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增强文章的思维、逻辑、思想的力量。

1.利用教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可介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组合思维等几种学生适用的思维方式,并选择教材中几篇典型的课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作者怎样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构思写作并进行模仿构思训练。

2.学会分析。2015年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只会罗列事例,名人名言过多过滥,却不善于分析,使事例、引证与观点脱离。因此,对于事例、名人名言要理解运用,找出与观点吻合部分略作解释,使之与观点紧密勾连,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3.加强思辨。近几年福建高考越来越注重材料的思辨性,如2012年冯骥才关于“赛跑”的说法,要求辩证看待“赛跑”“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2013年顾城的《忧天》,要求辩证看待“无依无附在天宇飘形”的“自由”与“深深地扎进地层”之间的关系,2015年的作文则要求理解“悬崖”与“桥梁栈道”两种想法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要加强辩证分析能力的训练,如现象与本质、数量与质量(量变与质变)、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原因和结果、内因与外因、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主要与次要等。教师可印发几篇典型的能辩证看待问题的高考佳作供学生分析学习。

四、加强套题转化训练,使作文速成且是佳作

每年的考场作文都会有许多套题之作,其中不乏套得不露痕迹的作品,2015年也有这样的佳作。的确,学生在考场上要做到“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在考前进行套题转化训练,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

1.由词至文强化积累。让学生识记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好标题、精彩开头与结尾、经典事例,甚至背一两篇美文或自己精心打造的“佳作”。这些素材不在多,关键在于灵活组合巧妙套接。

2.进行转化与套用技巧训练。如识记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遇到“逆境出人才”“生命的意义”“磨难与成功”等话题时,稍加解释就转化成贴切的材料。再如记住苏轼关于人生经历的素材,遇到“笑看人生”“生命的意义”“磨难与成功”等话题时,稍改装就可套用。甚至背诵了一篇自己精心打造的“佳作”,遇到不同的作文题时,也可根据要求略作改动就套成切题的佳作。这样,掌握了转化与套用技巧,在考场中就可以不变应万变,“成竹在胸”快速成文了。

只要考前加强作文能力训练,使考生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在高考的考场上,自然就可减少失误,一气呵成,提高作文得分。

猜你喜欢
考场记叙文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如何写好记叙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期末小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