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验,有效理解词语

2015-09-10 07:22叶春红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角色体验联系生活

叶春红

摘 要: 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通过活化词语形象、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等方式,能有效理解词语,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活化形象 角色体验 联系生活 理解词语

学生阅读时理解句子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文章蕴含情感,都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传统词语教学中,学生很难体会到词语的形象感、色彩感。言语学习与心灵丰富是同步的,如果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充分感悟到词语形象、韵味和色彩,就能更有效理解词语,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一、活化形象,理解词语

小学生对词语的感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如果缺乏一定表象积累,就会在词语理解过程中形成认知障碍。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表象积累不多,词语蕴涵的表象本身不具有实体性和直接可感性,不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知它们。且由于小学生认知的形象性和词语理解的情境性,我们必须借助各种媒体中介,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再创造力,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具体可感的鲜活形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获得感悟。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想象还原、音像展示、动作表演等手段活化形象、引导感悟。

1.想象还原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和模仿能力。模拟情境就是让学生处在虚拟情境中有所认识获得感悟。最常见的模拟情境就是对生活情境的模拟,学生容易产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词语描绘或表示的生动情景和形象,通过大脑加工改造,还原成生动的形象画面,再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感悟词语。《詹天佑》一文中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你能具体描述“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大街上人如潮涌,锣鼓喧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大家欢聚在一起,老人不住点头,孩子们载歌载舞,青年男女乐得合不拢嘴……

2.音像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以音像为媒体,激活经验与词语的相似组块,把死的词语活化为可感的形象,这样沟通学生大脑与词语的渠道。如一位教师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句时,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小朋友都找到这句话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我好像看到了许多花儿盛开着。

生: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

师:请你再说具体一点。

生:我好像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有粉红的,有金黄的,有雪白的,有淡紫的……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课件:色彩鲜艳的各色花儿竞相开放。)。这么多颜色的花儿,课文用了什么词来说?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对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花儿有这么多色彩,这就叫“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凭借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什么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但不足以完全领悟其内涵,这时教师采用音像展示方法,让学生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理解。

3.动作表演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教师如果生硬地照搬字典上的解释,学生不但不能理解,反而被搞得稀里糊涂。此时,可以采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法,通过师生模仿表演予以形象再现,让词语活起来、动起来。如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战士们尝瓜这一段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接着让学生边轻声读边做相应的动作;再请几位同学表演读,师生共同评价。通过这样的动作表演,孩子们对一系列动作有了直观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厢情愿地灌输词语,而是运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启发学生感悟词语意思。

二、角色体验,理解词语

角色体验强调学生发生心理上的身份替代进入角色之中,以角色观点、立场、感情、态度认知事物。结合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文描述情境中,分析词语反映的“状”,体验词语蕴涵的“情”,让学生自己感知、体验词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如《陶罐和铁罐》中“奚落”一词教学: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让我们进入御厨房看看吧(课件播放场景对话。)。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铁罐很傲慢。

生:我觉得陶罐很谦虚。

师:现在,你们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吗?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要提高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就应该比较低点。

师:谁愿意再读?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铁罐很骄傲的样子。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房里的那两只罐子。现在,大家明白“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奚落”就是嘲笑别人。

生:“奚落”就是笑话别人的缺点。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不是事先解释“奚落”这个抽象的词语,而是让学生进入铁罐奚落陶罐的角色体验之中,在具体体验中领悟“奚落”的意思就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就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体验,使词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应,让学生产生心灵顿悟,获得直观感受。如对《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准备”一词的理解,按传统方法,学生通过字典查得:预先安排或筹划。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样解释是行不通的。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如果哪位同学要去旅游,会带些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有的说要带足够的钱,有的说要带地图,有的说要买好车票……然后教师总结引导:这些都是为搞好这次旅游做的——“准备”。这位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准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与生活相联系的通道,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词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主张采用引导体验让学生理解词语,并不是一概反对理性解释。有些词语比较难借助感悟意会,查字典是一种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抽象思维增强,对合成词进行语素分析也是一种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角色体验联系生活
引入戏剧元素的音乐教学实践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语文课不能缺失语文的独有个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体验探究
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