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9-10 07:22王召凤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王召凤

摘 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被动地接受知识。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变,努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乐学—爱学—会学”,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文化知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催化剂。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数学的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愉快,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兴趣更浓厚,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下面我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讲课生动形象传神,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其间虽有若想冥思,一筹莫展,然而当茅塞顿开后,立即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而有的课堂,教师教法呆板,讲解乏味枯燥,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不仅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给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首先给学生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有一天,幼儿园给小朋友分苹果,王老师先把4个苹果分给了2个小朋友,小朋友们嫌少,王老师又把40个苹果分给了200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一听高兴极了,这时王老师禁不住笑了。”听到这里学生禁不住笑了,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老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手、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数的大小比较时,学生容易把“>”、“<”用错,我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式子,再编出歌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跟着大数跑。”歌诀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本质,而且生动形象,易学易记,作业中就很少出现错误了。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措施。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遇、相距、相反、同时”这几个词的含义,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两人一组演示这几个词实际表示的意义。通过直观演示,学生不但很容易地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而且加深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并积极主动对新知进行探求。又如,在讲解直线和线段的时候,教材中说:“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学生在图上看到的直线只有几厘米长,而直线实际上是无限长的,这对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两个学生每人手里各拿一团毛线,两团线接在一起,让他们向相反方向把毛线拉直,各自后退,一直碰到教室的墙。这时告诉学生,如果地方足够大,还可以继续拉;毛线用完了,还可以接线团,一团一团地可以永远接下去,无限延长,只要拉直就是直线。然后再讲线段。这样学生通过对直观实物的观察,就很容易正确区分直线和线段了。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挂图、实物、教具、模型、投影、课件等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有利。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课本中介绍了两种解法,其中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每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即“速度和”,再求4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这种解法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学时,我先设计了一个准备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甲向西每小时行4千米,乙向东每小时行5千米,3小时后他们相距多少千米?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固定了一根拉直的铁丝,把事先剪好的两个小纸人悬挂在标明学校的起点,然后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两个活动的小纸人,使学生看到:经过1小时两人间的距离,是1个(4+5)千米;2小时距离是2个(4+5)千米,3小时距离就是3个(4+5)千米。从而形象地理解了“速度和”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学例题,并用准备题里所使用的方法直观演示小强和小丽相遇的过程,使学生静中见动,图与算式在大脑中交换转译,获得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生动形象地理解了例题内容和有关术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教学中除了借助教具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外,还可通过实验比较使学生在观察中深刻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例如,长方形、正方体一章中有关定义中的“空间”两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结合教材做了如下实验: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透明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水,让学生观察,学生看到:这时两个玻璃杯里水的液面都升高,但升高的程度明显不一样。这说明石块占据了空间,放入的石块大,排开的水多,液面上升得高;放入的石块小,液面升高就少。这是因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空间”和“体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了一定的空间概念。

五、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发展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初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又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操作、思考,从中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又如,在教学环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再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这个同心小圆里的面积。这时,让学生观察剩下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在得出是一个环形的结论后,再让学生想一想圆环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会发现:圆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这样,就使学生在有趣的操作中发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到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探索和研究,就能使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法中获取知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