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2015-09-10 11:05黄延补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教学法

黄延补

摘 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法;理论联系实际,教材与时政热点有效结合;采用情境教学法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活动;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小品”教学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情境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 小品教学法

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者,课堂教学的45分钟经常是教师的自我表演时间,此间教师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唾沫横飞及教师口干舌燥的情形;反之则是在讲台下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的被动,学习热情和激情几乎没有被点燃,有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具体表现在乱做小动作、爱说悄悄话、私下传纸条、没有做好笔记等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绝对主导和学生的被动学习形成鲜明的两个极端,在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率都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因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灵活采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等形式,使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分组时,教师应认真研究组建各个合作小组的方案和标准,从学生的性格互补、学习层次不同(成绩优、中、一般)等方面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6个学生组成,每个合作小组选出一个学习小组长,并由其负责记录归纳概括本小组成员就讨论话题而发表的观点、意见和见解,尽量使各个合作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最大限度地确保各合作小组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公平竞争,各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发言,不同小组之间积极、有效、有序地竞争,将使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合理有效地推进,也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教材与时政热点有效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有一个重要的显著特点,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应要求学生注意教材知识点与时政热点有效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与教材知识点有关的时政热点新闻材料。笔者通常从以下这些方面要求学生完成时政热点新闻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一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央视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并做好记录和归纳整理;二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学生时事报》。然后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新闻播报”,让更多学生分享更多信息资源,再请其他学生对播报的时政热点材料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点评。这样做的话,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将得到极大提高和激发,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明显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教材与时政热点有效结合,可以说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第三,采用情境教学法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状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和推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如笔者在讲授《孝敬父母》这个章节时,为尽快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课堂气氛,播放了歌曲《常回家看看》,伴随抒情、充满亲情和融融的和谐家庭的气氛,我在黑板上设置了三个提问:(1)这首歌曲说明了什么?(2)子女应对父母尽到什么义务?(3)子女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种充满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懂得孝敬父母这个知识点的同时,充分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的爱,并懂得应当在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和孝敬父母。

第四,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我在讲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这个知识点时,就是结合一个案例推进课堂教学活动。小志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后来沉迷于网络游戏,就经常旷课到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为筹集上网的费用,偷父母和同学的钱财,甚至发展到多次拦路抢劫学生的钱财,案发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案例列举后,我就设置了一些提问:(1)小志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2)小志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3)小志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4)小志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或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学生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开始认真分组讨论这个案例故事,这样做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得到极大调动,在认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然后就水到渠成地懂得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或观点)即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第五,“小品”教学法。小品因其诙谐有趣,比较贴近生活,是一种容易被人接受的表现形式,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为增添学习的乐趣,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有时也可通过让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表演和欣赏小品中感悟道理及理解知识点。我在讲解“维护消费权”时,课前布置若干名学生进行小品演练,小品的主要内容是:在某超市,三名中学生去购买鞋,在选择购买哪种品牌的鞋中选来选去,都认为很不满意,最后决定不买,在走出超市时,这时一名超市的营业员对他们说了一句:“买不起,还敢来这里丢人眼,还假装是挺识货的主,其实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什么也买不起的穷光蛋。”脾气火爆的甲同学一听被骂傻子,就暴跳如雷地要跟营业员拼命,幸亏被其他两位学生拉住,以免事态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乙同学说:“算了吧,骂就让他们骂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丙同学是个遇事比较有主见的人,他说:“打12315给消费者协会,让他们派工作人员来处理。”这时老师再设置三个提问:(1)超市的营业员侵犯了这三位学生的什么权利?是一种什么行为?(2)对这三名学生行为进行判断并分别说明理由。(3)这个小品给我们什么启示?这种“小品”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相关问题,并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

[4]思想品德.七、八年级人教版、粤教版.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教学法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服装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案例分析法在麻醉药物教学中的应用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服务采购中的劳动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