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2015-09-10 11:14蒋建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新课改

蒋建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对于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见解。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新课改

新课改的实施,为化学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对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尝试。可往往是老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耗低效”现象严重。

首先学习机会悬殊。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只是少数几个好学生活跃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课堂的所有时间,教师也尽心尽力,但从学生的学习效能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不少学校仍然存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由于化学实验要花费不少时间让老师和学生准备,为了节约时间,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讲”化学实验,而学生只需要“看”实验、“听”实验和“背”实验,这就造成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动手或动手能力弱的现象。再加上教法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教学效率普遍不高,难以践行化学有效教学。

要践行化学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为关键,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统一起来,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当以主体参与的思想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针对学生的差异,我们要实施分层教学,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欠缺,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如果这些都了然于胸,备课就有了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课上讨论的问题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并取得成功带来的满足。所以优秀的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效的化学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其次,培养兴趣、激发热情是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如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和学就能得到和谐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我在平时化学教学中一直注意这个问题,具体做法:(1)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如“清水变牛奶”等有趣的实验,就能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启发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缓慢氧化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柴草易发生自燃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由此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鬼火”,也是由自燃引起的,使学生进一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惑,从而达到化学学习兴趣的目的。(3)拓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化学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学习化学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补充一些关于火灾时如何自救的阅读材料。有了相关的阅读材料,再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火灾事件,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如果你们遇到了火灾,应该怎么样逃生、自救?通过这样的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达到既拓展化学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4)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如讲“溶液”时,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做过‘酸辣汤’吗?”学生立即会想、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溶液的概念。学生在实验的现象中和老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路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意识,对一些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要实施化学有效教学,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根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热情是前提;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保证,否则就是“睁眼瞎”的教学,吃力不讨好。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不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就不可能实现;不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能力就欠缺;不掌握方法,有效教学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让我们达成共识,转换教学观念,从以往的教学事例里吸取教训,为创造真正有效的化学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创化学教学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赵玉玮.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化学.新华出版,2005.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