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015-09-10 17:17张姣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张姣

摘 要: 要较好地解题必须认真审题,彻底把题目的内容及含义弄透,才能真正为解决问题打通道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良好的解题能力离不开正确的审题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 审题能力 培养策略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是解题时的第一道关口,它和题目的立意息息相关。其实在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审题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审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较好地解题就必须认真审题,彻底把题目的内容及含义弄透,才能真正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良好的解题能力离不开正确的审题方法。

一、看准、心读、脑记题目,动手操作,提高审题能力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自主读题了,但是与低年级不同的是他们要从有声读题向无声读题转变,要从用嘴读题向用心读题转变。因为在平时学习中、考试中大都要求学生能够默读题目,独立完成。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虽然做题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词都要在心里读出来,同时也要在头脑中思考。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不理解的题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看准,心读,脑记这是对认真读题审题的基础。有时我们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动手操作可以是画一画,做一做,甚至是模拟演示等,将这些情况通过示意图表示出来,直观形象,数量关系也是一目了然。既帮助了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又是对学生审题方法与策略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过程是挖掘、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地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选择解题方法。因此,要减少错误解题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优化教学效果。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做保证。

二、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审题的正确率

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只是认真读完题目,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对题目的意思,尤其是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作进一步理解,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判断。首先,在题目表述中出现的数学术语要有正确的理解。其次,对于一些关键句,要反复推敲,进行辩证分析,决不能一带而过。

三、培养学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的习惯

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分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讲图,或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等。

四、通过观察打破思维定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先观察题目里有几个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如:“1-58+38”这类题型经常会在口算中出现,学生认为很简单,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结果等于0,但这题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一道同一级运算的计算题,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正确结果是34。再比如有这样两题,“124÷(512+38)”,“(512+38)÷124”,粗看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是两道完全不同的题型,后一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前一题只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分类列举,让他们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那么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提高解题能力。

五、对比推敲,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思维得到锻炼,以此帮助学生辨别真伪,正确认识题目本质,把握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在一团迷雾中理出主线,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

六、操作是有效审题的升华

解决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如分数问题、相遇问题、图形问题等,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草图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审题能力得到提高。

七、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措施。

总之,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与培养,引起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赖慧琴.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6).

[2]祝猛.小学数学低段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3(8).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