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情境化口语交际模式探讨

2015-09-10 17:17许建春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

许建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英语交际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但是,各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制约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学校教学方面的硬件和软件,农村中学表现得更明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主要从造成英语口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入手,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造成英语口语交际困难的原因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来源较多:有来自当地两所小学的学生,还有来我校就读的外地民工学生,当地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英语,但他们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谈不上口语能力的培养,更何况是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初中一开始,就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以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程度的加深,学困生人数逐步增加。基于这样的情况,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更难上加难,我认为阻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自身性格或心理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说来,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者的水平。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害臊心理、定势心理、从众心理,等等。如学习英语既要学习拼写,又要练习练发音,还要记句型。刚学之初,当然有些费劲,这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那块料”,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因而不敢开口说英语。

(二)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接触外语的时间少。

在我校当然包括很多其他的农村学校,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学了口语也无处用,除了课堂上跟教师一点一滴地学习和操练英语,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所以,他们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应付中考,只要把一些语法知识搞清楚就可以,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了多年仍不会开口说英语的问题。

(三)教师为了确保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缺乏大量的口语操练。

前面提到,班级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上用目标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弱,不能使所学语言得到顺利的输出,导致冷场,浪费时间,致使教师不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反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时候,会抽取部分好学生进行检验,这样使得口语有困难的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更少,导致口语表达能力难以提高。

二、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落实情境化口语教学的模式,加深对课标精神的认识。

情境化英语口语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学生把课堂所学及时地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进行语言的输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喜悦。

(二)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语交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特别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使口语交际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情境化口语交际环境呢?我认为:

1.情境化的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情。

(1)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关心的话题、学生的爱好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重视情境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并在生活实际中得到应用。

(2)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教师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弄清哪些是知识上的欠缺,哪些是能力上的不足,精心组织筛选教学材料,大胆删除一些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内容,保证交际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如果学生缺乏任务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其他情境作为铺垫。

(3)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交际情境的创设和组织要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中要确定不同的要求和难点,让学生共同参与,决定自己进行哪些活动,达到什么要求,从而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2.口语交际任务的设计要体现真实性、灵活性、渐进性。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任务所使用的材料及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获得生命体验的同时,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语言的应用。

(2)灵活性。

教学课堂上难免出现“突发事件”,这种不可预测性如果得到恰到好处的利用,往往是最易感染、最易开发思维能力的活动。教师应该灵活机智地捕捉这种机会,把“突发事件”转化成“激情放送”,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一个高潮和亮点。以下是我在一次课上碰到的一个实例:

我让学生看图,结合提示的单词复述课文,几个学生在遇到该单元新单词“experience”时都出现语塞的现象,我马上意识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此单词的读音。于是,灵机一动,随手在一张卡片上写下这个单词,让一个学生在教室外面,其余学生一起藏起这张卡片,然后让这个学生寻找,其余学生齐声朗读“experience”,寻找者离卡片越近声音越大,直到找到。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掌握生词,调动极大的学习热情,把课堂推向高潮。

(3)渐进性。

一堂课就是总任务,它同时包括一系列子任务,这些任务与任务之间相互关联且层层递进。任务的设计应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这样才能在语言知识的难度上、内容的拓展上、能力的训练上、意义的启发上呈阶梯式地向前推进,使学生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大,从而使整节课教学任务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3.情境化口语交际的任务设计应渗透人文精神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在教学时应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包括审美情趣、文化品格、道德修养诸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追求价值。比如教学“weather”或“nature”时,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峻现状,唤醒学生对环境、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又如教学“Marting Luther King”阅读文时,介绍他的伟大生平事迹,鼓励学生学习他为自由、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诸如此类的学习材料,我通常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具有信息差的双向交流活动。小组中每一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提供给大家,同时必须认真聆听别人提供的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在这些近似真实交际的活动中,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语言材料,如语法规则、句型结构、表达方式,都被激活并动员起来。这为他们将来进行社会真实交际积累了经验,做好了准备。

我在一次公开课中经历的一次实例:

师生共读一则故事:一艘客轮撞到冰山就要沉没了,由于只有一个救生艇,只能让妇女和儿童优先。有两个孩子已经登上救生艇,而他们的母亲由于救生艇无法再多容纳一人只能随客轮沉没。这时,一名叫Even的妇女说道:“I’m not married and I have no children.”毅然走下救生艇,把座位让给这位母亲。这个故事震撼了所有在场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我趁机在阅读后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角色扮演再现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更真切地用心感受Even的人格魅力,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执行这样一个情境化口语交际的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这样多角色的表演过程中,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更注重语言的恰当性、得体性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又一次提升学生的人格、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三)在情境化口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下,注重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和谐。

在实施情境化口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交际形式,有小组讨论(pairwork 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 play),复述(retelling)、采访(interview)、辩论(debate)和演讲(speech)等。我认为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舞台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活动的监控方式。

1.课堂讨论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也是集思广益、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任务设计前必须对任务的类型和主题做充分的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供帮助,督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

2.角色扮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遵循模拟情境、模拟交际的原则,指派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或制作简单的道具,利用教室为舞台进行表演,例如模仿电影名段或编排著名童话等。角色扮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习得语言,体验英语语言思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激发优等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方式,密切关注课堂活动进展情况,以便于给予指导或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进行及时调整。在活动当中,教师尽量不要干扰学生的活动,而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发挥和创造。如果监控方式处理得当,可以使活动进展顺利,确有实效;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影响学生情绪,干扰活动正常进行。

3.采访是两人之间或多人之间面对面的问答和交流形式,如就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或班级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采访。采访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语言实践,活化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模仿、理解、掌握语言知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及灵活的应变能力的发展。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比如学生的座位安排、行动路线和调动速度等,要使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

(四)情境化口语交际应立足课堂,适当进行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我主要采取的办法有:①坚持听力同步训练。②坚持课外阅读同步训练。③坚持按指定话题练对话练写作,课内外相结合,增加语言实践量和信息输入量。

(五)建立评价机制。

我认为,一个好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评价要自始至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和鼓励性原则,有利于保护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又能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而且形成性评价应在学生的最终总体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总之,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应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化口语交际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交际策略,加速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交际的过程,让学生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体现教学的成就,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http://www.enfang.com/english/2007-09/11593.htm

[2]http://51e100.com:8080/html/77/200706/15/215701.html

[3]http://www.pep.com.cn/rjqk/zxx/200603/200703/t20070319_ 356043.htm

[4]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ducationpaper/Englishpaper/200611/Freepaper_30384.html

[5]常汝吉.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陶平.初中英语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2):19-21.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