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

2015-09-10 17:17欧明蝶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

欧明蝶

摘 要: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性,而高中物理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以教课、练习、试卷等方式为主的传统模式下,而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途径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GDP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的竞争,实质是创新的比拼。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的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所以笔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开始,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地完成的使命。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理念及综合的科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感悟探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的相关问题。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结合国际对科学素养的界定来看,科学素养是指在获取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对日常生活现象或者规律加以合理清晰的解释,在遇到问题时,知晓其过程或方法,不盲目迷信,听信他人言论。比如电视里播报过某地村民看见家附近有“鬼火”,而经过科学研究人员相关了解研究后知道,所谓的“鬼火”不过是该处有沼气池,夏天温度高,引起部分沼气发生自燃现象。所以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利用物理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厚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秀教育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人师者,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兴趣,该堂课便已经成功了一半。物理课堂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对于能够培养科学素养的素材善于累积,切实写入教案里,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使课堂的模式与思维活跃起来。

2.巩固基础知识,倡导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上干巴巴的理论其实体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完成的科学结晶。所以在物理实验室里还原知识体系,在讲解相关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明确一个科学理论的诞生过程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人人都是参与者与主导者,真正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3.举办课外活动,开设专题讲座。物理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更广阔的思维平台。比如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自制望远镜、潜望镜;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社会调查活动,等等,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来说,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外,在合适的时机邀请专家学者,就物理前沿问题或者热点问题,比如当今社会军事方面的先进物理武器,隐形飞机、雷达;近几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等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给学生,使他们对于物理的了解不只是限于书本和课堂,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

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使得教师与学生一味地追求好的分数。所以教师课上“满堂灌”的现象便不足为奇,而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就是成绩单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在快节奏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唯恐知识讲得不够多不够细,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思考被无情地忽视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思者有慧,教师不妨在课上留有部分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与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要知道,思考的意义要比学生会解几道大题更深刻。

2.运用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尤为重要。例如,中学物理中对叠放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会使得问题变得简单;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时,除了依据题中条件外,还可以采用假设法;在研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时,用铁屑的分布情况等效实际磁场的分布,等等。正因为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该怎样设计实验,控制哪些变量,采用的科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物理学史的渗透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与经历,体会学者攀岩科学高峰的勇气与毅力。物理学不是一部历史,物理学家也不是一堆数字与符号的代言人,他们和今天的我们一样,都是自然奥秘的探索者。开普勒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极其惨淡,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也没有使他的梦想泯灭,相反,他以超出常人的毅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开普勒三大定律。伽利略再接再厉,对千年未变的“真理”向亚里士多德问难,最终建立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这些科学家们不畏艰险,不惜自己的生命,不贪慕个人利益,不惧权威,勇于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近年来,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有了明显提高,但较之发达国家,我们仍是任重而道远。教育改革的呼声愈发响亮,我们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素养,这一改革将会是几代人的福祉。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若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国民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尽些绵薄之力,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参考文献:

[1]冯宝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6):18-2.

[2]解世雄.跨世纪物理教师的命运[J].物理通报,2000,3.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