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指导

2015-09-10 17:17俞敏霞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科学

俞敏霞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中,将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科学探究是指让学生自己针对相关任务和问题,主动运用各种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最广泛。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新课标提出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精神。

1.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介绍成功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应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但是初中生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通常只是由教师灌输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引入点,就很难让他们主动探究问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素材,但是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技巧地创设化学问题情境,下面我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介绍。首先,教师所选的化学问题情境不能够太过抽象和复杂,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如果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现象,则不需要经过探究就能得出结论的化学问题也不能作为探究素材。因此,教师选取的探究素材要难度适中,并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化学问题。

比如,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要学习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例如,讲解“常见的酸”一课时可以引入著名化学家R·波义耳的事例,R·波义耳有一次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将实验用的盐酸溅到了旁边的紫罗兰花瓣上,但让他惊奇的是紫色的花瓣上显现出了红色的斑点,正是这一意外的发现,波义耳通过多次的假设和实验证明酸和碱可以使紫罗兰花瓣变成不同的颜色,因此创造了酸碱指示剂。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波义耳,如果遇到当时的状况,那么会做出什么假设,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如:醋酸可以使花瓣变红吗?碱可以使花瓣变色吗?盐溶液可以使花瓣变色吗?等等。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分成几类,并准备相关溶液和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2.完善化学实验体系,实施科学探究

初中一般是学生化学入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和教学条件有限的影响,教师偏重理论知识多一些,化学实验的课程只是由老师负责做实验,学生仅仅负责观察。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创新能力,对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有不利影响。现在,各初中院校的教学条件都有所改善,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初中院校应该完善化学实验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实施科学探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的化学教材也有了相应改变,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实验体系,将化学实验分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探究实验。教材中还新加了“活动与探究”部分,例如:溶液的酸碱性对人的头发的影响、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成分等,这些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找出答案,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锻炼探究能力,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自己动手会让学生更喜爱化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例如“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让学生考虑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进行实验得出相应结论,例如,可以将课本实验中的磷替换成硫或者木炭吗?或者可以提问实验中的铁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吗?等等。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实验道具,让学生分组实验。如果学生的实验出现误差,那么教师不能完全否定学生的观点,应该让他们继续探究下去,直到找出出现误差的原因为止,这其实也是一个探究过程。

3.鼓励学生课下探究,作出实验总结

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课上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探究的内容会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要鼓励学生课下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从而拓展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和化学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探究的内容素材非常多,但是初中生受到知识和思维方面的限制,可能发现不了这些可以探究的素材,教师有必要作简单引导,例如:用醋是否可以去除水壶中的水锈?日常的铁制品在什么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如何降低铁制品的腐蚀程度?模拟酸雨的危害,等等。这些探究实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许多学生不会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化学问题。通过亲身探究,学生就会真切体会到化学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且经过一两次教师的指导后,会慢慢培养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逐渐强化创新能力。

实验总结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实验进行总体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的总结通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部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质疑反思和评价交流。要想写好实验报告,就要对实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实验方案要设计得条理清楚,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环节,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如实记录,最后要对现象做合理解释。实验总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分析现象的部分,不仅要分析现象的发生情况,而且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表及里,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撰写实验报告可以锻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总之,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自己设计动手实验,不仅完成了教学要求的任务,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各类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新课标化学科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