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培养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5-09-10 17:50朱惠娟韩照祥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卓越人才体系构建

朱惠娟 韩照祥

摘 要: 卓越人才教育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大改革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技术人才。本文在大类培养背景下,通过分析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当前高校科技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构建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校企联动和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建立卓越人才的教育联盟、拓展卓越人才培养经费渠道和加快卓越人才教育资源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关键词: 大类培养 卓越人才 体系构建

一、构建良好的卓越人才教育的内部生态发展体系

(一)构建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彻底改变因人设课的现象,杜绝课程内容的重复。按照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结构的布局要求,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中心,选择有效的、不可代替的、稳定而不易老化的知识组成课程,使每门课程均成为教学质量高、广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程。同时,做好相应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专业平台和教学团队的作用,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每门课都发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功能;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等引入课程;建立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评价机制,让社会、学生和教师按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动态地评价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便于及时调整、完善和更新,确保卓越人才教育的培养达到培养标准的要求,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内容上,要注重应用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

(二)以工程实践能力为重心,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卓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企业了解甚少。学校也要制定有利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的制度,送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鼓励教师由过去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角色转换为能学以致用的复合型教师,适应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需要。另外,学校要积极吸引企业优秀人才进课堂、上讲台,与企业共建双师队伍,将有一定企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优秀人才请进高校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定期组织安排有一定工程背景的教师到企业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三)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常态机制。

高校对教师的评聘与考核要从过去的侧重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转向侧重评价企业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的拥有,以及开展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等;对教师技术职务的晋升方面把工程经历作为对“工程型”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建立“工程型”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相应的职务标准。

二、构建良好的卓越人才教育的外部生态保障体系

(一)建立校企联动和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并基于试点专业长期的校企合作办学背景,建立校企联动的多层次组织体系,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该组织体系的具体构成与职责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行业协会及企业的高管担任双主任委员,成员由学校主要职能处室和企业的主要职能部(处)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负责试点工作的整体规划、指导和宏观调控。

(二)提高企业参与培养卓越人才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企业在努力进行经济发展,提高效率,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会因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纪律性差而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对企业造成一定损失,挫伤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因此,国家首先应推出一些奖励措施保障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例如国家进行补贴、减税甚至免税弥补可能发生的损失,一旦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并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一些创新并且可取的方案或建议,企业从中得到学生实习的益处,从而对学生的实习给予认可,学校与企业合作会变得容易并且企业参与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三)建立卓越人才的教育联盟。

实施分类管理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高校的类型、管理属性、功能定位、办学水平各有差异,需要政策区别对待,共同发展。针对卓越人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可尝试建立发展联盟,实施有针对性地管理举措。如联合所在区域内具有相同背景或发展目标一致的高校组建联盟,成立协作机构,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各院校可以委派联系人组成协会或协调委员会,政府派人参与,并进行指导。通过协会或协调委员会,这类院校之间可以定期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及错位发展目标。

(四)企业环境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决定要素。

在制订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把企业阶段计划做成实习计划。“卓越计划”希望学校制订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是学校总体改革方案中的一个子方案,不是简单的实习计划,也不是将原来的三大实习进行简单的组合,这是目前部分学校制定企业培养方案中的一个主要缺失。除了实践外,关键是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培养工程人才的要素。只有从这个层次、这个角度认识企业阶段的学习,把企业环境作为人才培养要素对待,而不是把带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和认识作为下企业的目的,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阶段学习效果。企业培养方案的好坏决定了实施计划的成败。企业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仅是实践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企业,学习企业的技术,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培养方案应该把适合在企业开展的有关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尽可能放到企业,包括相关专业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五)拓展卓越人才培养经费筹集渠道。

高校要建立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地筹措经费,加大对卓越人才专业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本校卓越人才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资助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学生实习、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和国际化培养等。具体可采用举措有:(1)财政教育拨款跟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在校学生数挂钩,提高生均拨款标准;(2)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先确保“卓越计划”本科生的培养需要;(3)尝试学生先行“垫资”学习,参加工作后由企业部分补贴;(4)争取社会、企业及校友资助学生学费,资助高校科研;(5)设立由企业支付薪金的教学职位,获此职位的教师必须承担“卓越计划”专业教学。

(六)加快卓越人才教育资源的国际化。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卓越人才教育理念,因此要加强学生国际化的培养。首先,课程体系的国际化。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本校学习,他们的参与对本专业学生和教学过程都有益处。通过设置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国际化与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外语学习和掌握学科专业先进知识的能力。其次,语言学习国际化。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语言学习环境,采用前两年分级模式的英语课程、后两年自主选修提高层次的英语课程,辅以英语专题实训、竞赛等课外活动实现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基础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得到发展,具备外语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力。教师队伍国际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具有高水平国际知识、经验的工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准,通过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人员比例及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人数,另外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进行访问和举办讲座,聘请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等措施,使教师构成呈现国际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陈满乾,尹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4-15.

[2]张兄武.创新视野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8(25):80-83.

[3]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1.

[4]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59-63.

[5]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15-19.

[6]叶树江,吴彪.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B-b/2013/01/047);江苏“十二五”省重点专业工商管理类资助(编号:JW13008);淮海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XJG2014-2-17);淮海工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GJ2013-01);淮海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XJG2013-1-4)。

猜你喜欢
卓越人才体系构建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经管类卓越人才校企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农业院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